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心里学界对于全盘引进的西方心理学用于国人心理的阐释是否合适产生了质疑,心理学本土化的趋势日趋明朗。不可否认,在心理学本土化中,传统文化的影响无可取代。中国人的心理特征在很多层面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本土心理学就是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学。诚如葛鲁嘉先生所言:“本土心理学主要是指前科学的心理学和不同文化圈的心理学。”而心理咨询与治疗作为心理学的一大应用领域也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因素,我国心理治疗学界多年来致力于传统文化治疗理念的整理与挖掘,力趋使本土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体系得以建立与完善。这不仅可以增强我国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实力与自信,同时对西方的心理学研究也能起到补充与借鉴的作用。中西方在很多层面存在差异,主要差异之一即为文化的不同。基于西方文化的主要心理治疗流派如精神分析、行为治疗、认知治疗、人本疗法等等,在人性观、诊断模式、治疗关系、治疗方法与治疗目标五个方面均存在不足,使用这些理论对国人某些心理问题进行治疗不甚合适。要梳理出合适的治疗理念与实践体系,须考虑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已有研究偏重于传统文化(儒、道、佛)中某一方面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影响。如受道家思想启发的道家认知疗法,受佛家思想影响的禅修疗法等等。这些疗法在实践中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其理论与实践体系仍需完善。本文尝试从传统文化的整合角度去探寻适合国人心理治疗的几点因素,以期为本土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的建立作出贡献。第一,传统文化对心理健康的界定。从传统文化角度来看,心理健康就是个体与社会、他人及自身的良好适应状态。在此种状态中,个体是主动地,担负着引导自身与帮助他人的使命。第二,传统文化对咨访关系的影响。传统文化更强调一种咨询师占主导地位的“仁爱共情”式咨访关系。第三,传统文化对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的影响。传统文化中用来调治心理的方法很多,且并非如西方一样以“自我”治“自我”,而是非修饰的引导本真自我的出现,最终实现“无我”。第四,传统文化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目标的影响。传统文化认为,陷入心理困境的个体不应只是“没病”,而更应具备发展性,如此才能获得生活的能量与智慧。本文还尝试在实践中验证传统文化理念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效果,以案例研究的方法将梳理的传统文化理念运用于实践中,并对案例进行了剖析,以期为基于传统文化理念的本土心理治疗之体系的完善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