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官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感官和经由感官获得的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汉语感官词作为汉语词汇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反映了汉民族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对汉语感官词词义特征和词义演变的研究,实际上也是对汉语感官词所承载的传统思维和文化的展示。所谓汉语感官词就是指汉语中表示人体感觉器官的词和那些与人体感觉器官的感官行为和感官性状有关的词。按照传统的“五觉”分类法,可将汉语感官词分为视觉词、听觉词、嗅觉词、味觉词和触觉词五类,然后将这五类细分为表示感觉器官的词、表示感官行为的词和表示感官性状的词三小类。基本汉语感官词约有58个,它们分别记录了汉民族认识世界的历程。同时,汉语感官词作为一个类聚,也显示了类群的共同特征,即汉语感官词模糊性和隐喻义。汉语感官词模糊性是对汉语感官词词汇特征的共时静态描述。汉语感官词词义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感官行为词和感官性状词表意模糊,其缘起则要追溯到人类生理机制的复杂性和感官动作、性状的渐变性。实际上,汉语感官词模糊性突出显现了汉民族整体、直觉、顿悟的思维方式。汉语感官词隐喻义的研究则涉及到汉语感官词词义演变的动因,属于历时层面。汉语感官词的隐喻义就是汉语感官词在词义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以隐喻方式获得的意义。在隐喻性思维的作用下,在相似和联想的基础上,人类将自身感官的某些特征映射到其它事物上,从而使感官词具有了新的意义,隐喻成为汉语感官词从单义向多义演变的动因。由人体感觉器官隐喻其它事物、由具体感官经验隐喻抽象的心理经验以及通感式隐喻是汉语感官词隐喻义获得的主要途径。在此过程中相似性和模糊思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词的聚义能力是汉语感官词的基本义与隐喻义得以共存的必要条件。汉语感官词研究贯穿着两条线索:一是对汉语感官词的词义特征和词义演变的剖析;二是对汉语感官词词义特征和词义演变所蕴含的汉民族思维、文化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