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籍异文中,除用字差异、翻译原句和语法句式变化,还有使用具有同义关系的词替换原词的语言现象。本文以《史记》引今文《尚书》所对应的异文篇目为文本研究范围,从中筛选出84组具有同义关系的替换词,利用CCL语料库,采用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研究视角,对每组替换词的词义差异和发展演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先秦至西汉时期的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一些补充。本文一共分为五章,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包括四节。第一节介绍今文《尚书》和《史记》两个文本的基本情况,简要说明了《史记》引用今文《尚书》的文本联系;第二节是研究综述,对早期《史记》和《尚书》之间关联的探索和近代以来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异文同义替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梳理,概括了古籍异文研究的特点,指出了目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表明了本文的努力方向;第三节是研究意义,从异文研究、古汉语同义词辨释、汉语词汇史等几个方面做出了阐述;第四节是研究材料和方法,对本文使用的今文《尚书》和《史记》的版本做出了说明,并解释了提取研究对象的过程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史记》引今文《尚书》异文语料概述,包括两节。第一节划定了研究语料的范围,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今文《尚书》和《史记》有对应异文的篇目名称和每篇发生词语替换现象的数目:今文《尚书》有16篇,对应《史记》中的15篇,总共发生词语替换451组,其中同义替换词共242组。第二节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廓定,在词语替换理论的基础上界定其异文同义关系替换词的内涵和名称,指出这是古籍对应异文中出现的在历时层面上存在同义关系的替换词,并依据同义、历时、发生替换三条标准进行整理归纳,最终得到84组同义替换词。同义替换组的基本特点是:在音节形式方面,以单音节替换为主;在词类构成方面,以动词数量最多,其次为形容词和名词,虚词较少。异文同义替换词的基本情况证实了先秦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的词汇特点,同时也可以看出,在词汇发展到西汉的过程中,以动词类、形容词类和名词类更替为主,而虚词则相对较为稳定。第三章是异文同义关系替换词的具体分析。同义替换组中有动词、形容词、名词、代词、副词、连词、叹词、助词八类,对每组替换词都进行了详细地解释和对比。在分析的过程中,首先根据发生替换的异文句子的语境确定该替换组表达的义项,结合《说文解字》《尔雅》等著作和前人的注疏,系联二词的关系;其次在CCL语料库选取文献中进行查检,了解替换组中原词和替换词的词频;最后归纳总结原词和替换词的词义差异、历时替换年代和义项演变发展情况。对于名词类替换组,着重考察原词和替换词所搭配的修饰语和包含的文化意蕴;对于动词类替换组,着重考察其施事对象和受事对象的差异,带不带宾语和固定组合的情况;对于形容词类替换组,则着重考察词义对应概念和色彩意义的变化等。其他词类则根据其特点综合考察常用义项的分化、使用频率和语法功能的变化情况等。通过分析,了解了义项演变过程和发生替换的原因,从而对这84组词的演变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第四章在前文具体词例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同义替换现象的相关问题,本章包括八节。第一节是异文同义替换词的词类和词频特点分析,解释了替换组中实词多、虚词少的原因,重点讨论了替换组中的常用词和非常用词的特点。第二节讨论替换组中原词和替换词的对应关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混合型四种对应类型,其中一对一型数量最多。对应关系规律体现了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引用古书改易词语时严谨的写作风格,且大多替换改易之处符合语言发展的情况,并不是个人化的随意改换,因而从侧面反映了异文同义替换词在词汇史领域的研究价值。第三节讨论了替换词和原词产生的时间问题,某些替换组中,二者的产生有先后之分;而某些替换组中,二者在西周时期就已同时出现。第四节研究了替换词替换原词的过程,根据替换形成机制的不同,存在渐变式和突变式两种。第五节从外部、内部、词频以及司马迁主观因素四个方面讨论了同义替换发生的原因。第六节概括了同义替换现象的客观性、主观性、发展性、不平衡性和渐变性的特点。第七节详细讨论了替换组的发展情况。原词在先秦至西汉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构词能力的变化,总共分为五种情况:(一)原词在西汉时期完全消亡,仅存于古籍异文中;(二)原词完全用于构词,不再单用,成为非词词素;原词发生替换的义项进入构词,其他义项仍可以单独成词;(三)原词和替换词没有完全替换,原词表替换义项仍旧继续使用的,但二者在单独使用的频率或构词搭配上有区别;(四)替换组中的虚词,有的消亡,有的仅存在古籍引文中;(五)替换组内部的成员可以组成复合词,有的原词仅存于复合词中成为构词词素,和替换词组成了并列式复合词;有的原词在搭配组合上和替换词发生分化。研究替换组的构词能力有助于我们完善词汇发生更替的脉络,从整体上把握这类语言现象。通过对异文同义替换词特点和相关现象的总结,我们了解到,同义替换现象虽然在表面上看是司马迁个人原因产生的,但究其根本,是词汇随社会发展产生变化的结果。因此在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抓住语言发展的本质,但也需要结合司马迁的个人因素,不能盲目地下结论。第八节中主要讨论同义替换词的系统性特点。以系统发展的眼光看待同义替换词,发现同义替换词呈现出一定的系统性,并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词汇发生更替时会产生连锁反应,引发其所在的词义类聚的变化;有些词虽没有退出其所在的语义场,但却与后起词产生构词或者使用方面的差异;词汇的历时更替现象源于词汇系统的调整,反过来,这种语言现象也会对词汇系统调整起到一定影响作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第五章是结语。本章对全文的研究进行总结,简要阐述了《史记》引今文《尚书》语料中的异文篇目、异文同义替换词的音节和词类情况,通过考察同义替换词在先秦至西汉时期的演变情况,概括了其中的语言规律等相关问题。同时也指出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廓定两部专书中的异文同义替换现象,自建两书对比语料库,以词汇系统性视角探讨相关语言规律问题。当然,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需在今后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