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责性对工作投入的影响:领导-员工一致性及个体视角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hi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责性起源于由Costa和Mccrae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大五人格模型(five factor model,FFM),认为人格是个体在不同情境中所表现出的稳定认知和行为模式,并且个体的人格特质会影响他的价值观和态度。尽责性是个体勤勉、慎重、锲而不舍、井井有条的程度。尽责性是个体对待工作或任务负责任的态度及严谨程度,是促进个人未来职业路径和生涯健康且长远发展的基础保证。工作投入作为积极心理学在工作场所中的重要指标,得到广泛学者的关注。工作投入主要指的是一种个体在实际工作场所中持续的、积极的、被激活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其特征为活力、奉献和专注(W.B.Schaufeli&Bakker,2004)。目前关于工作投入的研究多集中在个人或环境两个不同的方向。先前对二者的实证研究中表明尽责性水平高的员工对自己和工作富有自信,对自己高标准要求,选择更积极的应对方式,表现出更多积极的工作行为,而且已有研究证实员工个体的人格特质对于工作投入有很大影响。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工作投入除了受到个人和环境因素单方面的影响,也会受到二者交互的影响,人和环境越吻合,工作投入水平越高。然而,以往关于二者人格特质匹配一致性对工作投入的研究缺少实证依据,而领导和组织是影响员工所处工作环境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将个体、领导和组织三者结合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影响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采用跨层次多项式回归辅以响应面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技术,首先从个体层面探讨领导-员工尽责性一致性对工作投入的影响。并分析领导-员工尽责性一致性在四种匹配情境下的作用;其次将员工尽责性人格特质嵌入所处工作环境的社会网络中,构建了特质-认知-行为的联系。为此,本研究主要探究了以下问题:(1)领导-员工尽责性人格特质在四种一致性匹配情境下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2)员工个体尽责性通过关系能量进而影响其工作投入,其中领导发展性反馈和组织自尊是否会起到调节作用,提出一个两阶段调节的中介模型。具体而言,研究一采用跨层次多项式回归辅以响应面的技术,通过387对上下级配套样本的调研,从领导下属二元关系的本质出发,综合考虑了领导-员工尽责性一致性对工作投入的影响,将单向的人格特质转换为双向的特质匹配。结果表明(1)领导-员工尽责性人格特质上的一致性与员工的工作投入正相关,即当二者的尽责性匹配一致程度越高,员工越表现出更多的工作投入;(2)在一致性匹配的情境下,领导-员工尽责性特质高高一致比低低一致会带来更多的工作投入行为;(3)在不一致性匹配的情境下,领导低-员工高的尽责性匹配组合相比领导高-员工低的尽责性匹配组合引发更多的工作投入行为;(4)领导与员工尽责性水平一致性会促进二者之间的关系能量;(5)领导-员工尽责性特质一致性通过关系能量产生工作投入。因此说明领导员工尽责性人格特质一致性匹配会通过关系能量的中介作用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投入,匹配越一致,关系能量越高,工作投入行为也越高。研究二通过453个员工样本,探讨了从员工个体层面,通过关系能量的中介作用和领导发展性反馈、组织自尊的调节作用对工作投入的两阶段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果表明:(1)关系能量在员工尽责性与工作投入中起到中介作用;(2)领导发展性反馈在尽责性和关系能量之间起到调节作用;(3)组织自尊在关系能量与工作投入之间的调节作用未能得到验证。因此说明领导发展性反馈在员工尽责性和关系能量中起到调节作用,领导发展性反馈与关系能量呈正相关。总体而言,本研究基于人-环境契合理论,员工个人的特点和需求与组织环境中的支持和要求匹配程度高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活力。其中领导和组织是影响员工所处工作环境的重要因素。员工的行为不但会受到员工特质和领导特质的独立影响,更会接受到两者匹配效应的影响。所以探究领导与员工的人格匹配是否依旧能够稳定预测态度和行为,就需要将员工的人格特质、领导和组织这三个层面的角度统一起来。本研究揭示了个体尽责性和员工个体行为之间的机制,讨论了上下级尽责性匹配之间及员工个体与工作环境中领导和组织共同对工作投入的影响,进而丰富了尽责性对个体行为的产生路径。而且,本研究可以从管理学的角度有效地帮助管理者减少组织中因为上下级的人格特质匹配发生了偏差而引起的问题,增强对组织管理的执行能力,为我国大型企业在组织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操作和对人才的管理工作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指导和有效的管理启示。
其他文献
分类与类别归纳(Category-based induction)是人们组织和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分类是判断两个(及以上)个体是否属于同一类别或个体是否属于某一类别的过程。类别归纳也叫属性归纳(property induction),是指利用类别成员关系知识,将类别已知属性拓展到新的类别成员的过程。先前研究对于分类与类别归纳是否具有相同的认知机制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认为分类和类别归纳具有共同且平行的
研究目的:退役运动员的转型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田径运动员作为竞技体育的主体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竞技体育水平的重要标志,被喻为“运动之母”。四川田径占据了我国体育事业相当重要的一个板块,培养出许多优秀运动员,为我国田径事业贡献了巨大力量。他们的转型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截至目前,四川省体育局针对退役运动员转型问题出台了相关政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退役运动
在当代社会主流文化以及网络传媒等的宣传影响之下,人们越来越追求完美体重和身材,对形态有了新的追求,而减少能量摄入是个体最为常见的策略之一,同样也是最为有效的策略。限制饮食是能量摄入的关键控制因素,也是体重形态控制的关键。限制性饮食作为饮食失调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行为,被认为是饮食失调的先驱,能够预测饮食失调强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维吾尔族美食重油、重辣等特征,无疑会导
目前,我国全民健身战略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锻炼需求和体育场馆资源有效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而合理利用现有的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提供社会服务便可以很好地缓解人民群众健身锻炼的需求。随着5G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信息化水平正不断提高,加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向体育领域进行融合发展,现有体育场馆对智能化升级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智能化升级将成为高校体育场馆发展的新机遇,运
条件性疼痛调节(Conditioned pain modulation,CPM)是一种内源性疼痛调节,指身体某一部位的持续性疼痛(条件刺激)可以抑制施于身体另一部位的伤害性刺激(实验刺激)所引起的疼痛感知,即为人们所熟悉的“以痛镇痛”现象。条件刺激对实验刺激所引起的疼痛抑制程度反映了个体的CPM效率,即抑制越明显,CPM效率越高,内源性疼痛抑制功能越强。基于以往相关CPM功能测试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
在日常生活中,应激性生活事件(stress life event)作为一种生活应激源可能会导致青少年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并在一定时间内对生活产生持续的影响。应激性生活事件是指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负性生活事件,比如考试失利,亲友离世等。适度的应激对人的健康以及生活有促进作用,而那些长期的,过度的应激事件则会导致许多身心疾病,如胃溃疡、焦虑、抑郁等。童年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也是一个人刚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组织深化制度改革的推进,社会组织的资源获取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选择铜梁篮球协会作为案例对象,以探索县域体育社会组织资源获取方式、机制和启示为主要目的。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个案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本案例中,体育社会组织获取的资源类型主要分为:经费、场地、赛事和裁判等资源。在这些资源中,经费是体育社会组织进行日常开销与组织生存的基本资源;场地是体育社
近年来,幸福感一直是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幸福感是指具体领域生活满意度,即留守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友谊满意度、家庭满意度、学校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学业满意度和自由满意度6个维度。大量研究表明,由于缺少亲情陪伴和有效监护,留守儿童通常比其他人有更低的主观幸福感。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主观幸福感的获得对于他们在不利处境下的发展极为重要,缺失主观幸福感会增加其学业适应不良和问题行为的风险。根据生态系
软式网球运动是一项对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和无氧运动能力要求都非常高的竞技体育运动。良好的体能训练水平直接影响竞技能力的表现。循环训练法能够满足各项目关于体能的竞技需要而被广泛运用于各项目的日常训练。前期研究中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了解软式网球体能训练方法的发展和应用。旨在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循环训练法对大学生软式网球运动员各体能素质产生的影响以及其影响的差异。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以及
随着我国排球运动技战术的进步和发展,排球比赛规则的不断演变,不同位置的队员职责分工越来越明确,并逐渐朝着专位化发展,接应二传队员的作用日渐凸显。不少文章指出接应二传已经成为帮助强队取胜的进攻核心,因此有专家建议中国女排也应该走“强力接应”的路子,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女排应该继续秉持传统打法“小快灵”的战术理念,坚持接应队员应该以保障职能为主。在现代排球比赛中,接应队员的得分贡献率逐渐上升,甚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