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活方式的口语及其诗歌写作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_huo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代诗歌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现、成熟并最终沉寂的一次诗歌革命。本文以口语写作为切入点,通过追问口语写作的历史渊源探索第三代诗歌的语言观和“生命——日常”的创作视角,并通过对第三代诗歌的重新解读发掘口语写作的价值和启示。1、“第三代”的出现及其“口语”气质第三代诗歌创作尾随朦胧诗而来,一方面对朦胧诗是一种反叛,另一方面是对诗歌如何更精确地表达生命体验的探索。它在朦胧诗开始经典化的时候横空出世,引致评论界骂声一片,评论界普遍认为其过分强调语言功能抹杀了诗歌的文化价值,而其嬉皮士式的口语则毫无美感。但“第三代”诗人却以大量民刊以及对自己的命名出现在大众面前,尤其是通过1986年双报诗歌大联展,第三代诗人将自己完完全全呈献给读者,至此,第三代诗歌终于确立了自己在评论界和读者群中的地位,不管是高的还是低的地位。2、第三代诗歌革命的双重意义第三代诗歌首先是一次语言革命,是对朦胧诗意象别致、语言典雅、内蕴丰富而立意崇高的诗歌艺术的反叛。他们认为诗歌本质上是语言的艺术而非文化、政治等价值的容器,诗歌对象是物自身而非外在于物的意义世界,所以他们提倡用口语清除过去空洞的抒情而追求一种对生命的客观展现,口语成为第三代诗人艺术追求的起点。与口语内外呼应的是第三代诗人所强调的生命在场意识。不同于朦胧诗人对彼岸世界的追求,第三代诗人意在此岸的日常生活里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身体参与的价值。所以第三代诗歌又是一次视角革命,将人们的目光从远方拉回到近处,从伟岸之物拉回到琐碎之事。3、口语写作的诗意拓展第三代诗人提出口语写作,重新把评论界的焦点集中在口语写作是否可能的问题之上,而对第三代的褒贬也基于对口语写作的褒贬。重提第三代诗人并非为了判断是非功过,而是希望通过对第三代的研究挖掘口语的诗意空间。对日常生活的诗意守望、对当代经验的重新命名以及零度叙事和静物素描风格的重现,都可以说是口语诗歌的收获,另外,口语写作扩大了女性诗人的言说空间,这无疑也是对诗歌的一种发展。4、口语写作的前世今生口语自文学产生之日起便成为文学的一种样式,甚至可以说是口语创作是文学的起源。但每个时代和艺术家的口语风格并不相同,细究他们之间的异同,可以抽象出更普遍的口语至于写作的价值,从中亦能察看第三代诗歌的口语理论和写作的独特之处。
其他文献
韩少功是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当代作家。本文以韩少功的小说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章,以1985年和1996年为界,论述韩少功小说三个阶段的主要作品,试图从整体上考察其小说创作的发展
从古至今,禅的思维方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人的诗文创作和欣赏。唐朝以来的诗词、散文、书画、音乐等领域,其中几乎都渗透着禅道的思想气脉,禅境诗文随之成为中国文学领域里
<正>新春佳节到来之时,人们总要在门窗贴上一副写有吉祥贺语的春联, 以祝新年吉利。说起春联的起源,相传古人用桃木雕了“神茶”、“郁垒”于大门上,以镇妖驱邪,消灾避祸,这
期刊
当代旅英女作家虹影以小说创作声名鹊起于海内外文坛,其诗人身份及其诗歌创作却少有研究者关注。本文在较为全面地梳理虹影的诗歌创作过程及考察其创作背景的前提下,探讨虹影
李振宏认为,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新局面,需要"异于是"的新学派的产生,它可能带来方法论的创新、话语体系的流转和话域的拓展;最近十几年来,除了"侯外庐学派"、"刘泽华学派"外,还
作为中国叙事文学的源头,《左传》历来为学者们重视,但前人多关注其战争描写,对它记载的内乱很少注意。论文在对《左传》所载内乱进行全部统计的基础上,扩充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后现代建筑是针对现代主义国际式建筑产生的,是对建筑形式一体化、单调化的修正,它是现代主义早期建筑的一个变体。它拥有现代主义早期建筑的革新精神,但在革新的方式上则有
【目的/意义】研究在线医疗社区用户的交互网络和行为,期望对提升在线医疗社区活跃度和信息传播效率等社区发展问题提出建议。【方法/过程】选择百度贴吧"肿瘤吧"为研究平台,
二十年代革命小说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处于尴尬的位置中,一般有三种方式来观照它,一是从文学史的角度,强化它的过渡意义和价值;二是从“革命与恋爱”主题的辨析入手,探讨作家写作
聚氯乙烯具有诸多性能,在工业中应用广泛.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单体发生聚合反应而制得的,氯乙烯工业生产过程涉及催化剂活性、催化剂载体以及催化剂中毒效应的相关研究.本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