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步滚移动两足并联机构的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edison_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提出移动模式与操作模式集成的多模式移动并联机构的设计理念。基于该设计理念,以提高机构的承载能力与复杂地形通过能力为目标,定义并提炼出四类移动模式与两类操作模式,进而形成模式集成方法,构建含有U-P-U(万向铰-移动副-万向铰)支链与U-R-U(万向铰.转动副.万向铰)支链的多模式步滚移动两足并联机构,并作为典型构型进行系统性研究,包括:理论分析、仿真分析、样机研制与实验研究。首先将4U平行四边形机构、6U机构、3-UPU并联机构作为研究基础;然后提出多模式步滚移动两足4-UPU并联机构,并作为核心研究;最后以具体应用为导向提出两足步行2-UPU+2-UU并联机构;以拓展操作模式与移动模式为目的提出多模式步滚移动两足4-URU并联机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针对三种两足步行4U平行四边形机构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由运动副配置方法不同带来的构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而拓展提出一种两足步行4U平行四边形构型。针对提出的滚动6U并联机构进行滚动原理分析,采用不同运动副配置方案得到两种滚动6U并联机构的拓展构型。进一步采用不同运动链的配置方案,提出多模式滚动3-UPU并联机构。结合自由度与奇异位置分析,研究四种滚动模式具体实现方式与切换方案,并讨论由支链变化带来的步长变化对滚动能力的影响。(2)集成移动与操作两种功能模式提出多模式步滚移动两足4-UPU并联机构,并分别研究了三类移动模式与两类操作模式。在移动模式中讨论驱动方案、模式切换、转向操作、步态特点等方面。在操作模式中分析姿态调整、重心调整、与地面的贴合等固定式操作模式;同时研究了整体协同式操作模式对移动模式的辅助功能,如:侧翻自救功能与倾覆复位功能。此外,结合机构特性讨论步长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典型障碍,分析了机构的越障性能。(3)以承载运输为主要用途,综合考虑并联机构的高刚度和承载能力,以及机构对崎岖路面适应能力的要求,提出具有承载能力的两足步行2-UPU+2-UU并联机构。结合机构的运动特性与两足的承载空间要求,确定两足结构设计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研究采用类似爬行步态条件下驱动力与结构参数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得出该机构类似爬行的步态比采用常规步行的步态对驱动力的要求显著降低。(4)根据多模式步滚移动两足4-UPU并联机构的构型特点,总结构型设计需要满足的条件,采用不同支链类型构造该类机构,并尝试进一步拓展操作模式与移动模式功能。以多模式步滚移动两足4-URU并联机构为例,分析其具有的四足跳跃模式与剪叉升降平台操作模式。综合而言,基于提出移动模式与操作模式集成的多模式移动并联机构的设计理念,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为具有较大承载能力与较高复杂地形通过能力的移动机器人设计提供一类新的技术途径。
其他文献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等,研究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埋藏史、热史和烃类充注史等,确定地质演化背景下的火山岩成岩
论文从工程需要出发,提出并研究了白川德曲面,这是对回转面、可展面、法向圆弧螺旋面共性特征的提炼与升华,据此可以构造和发展出各种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曲面。作为白川德曲面在高
0引言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中,“STS”综合题成为主流题型,尤其在“立足物理学科,反映科技进步,阐释实际生活,透视社会热点”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具有良好的导向性.随着素质教育的深
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中,不确定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处理这些不确定问题通常使用可靠性方法。同时,不确定因素对机械结构系统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在设计阶段需要尽量消除不确定因
提出了一种新型齿轮泵—平衡式复合齿轮泵,它保留了普通齿轮泵的优点,而且结构新颖、原理先进。 建立了平衡式复合齿轮泵的基本理论,介绍了该泵的工作原理,确定了配流结构
布局问题属于高复杂度的典型NP难度问题,对机械、船舶和汽车等制造行业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二维剪切下料布局问题,优化目标是:寻求一个毛坯布局方案,使板材利用率最高。基
"三农"问题关系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然而由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无法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极大限制了农
阀门在重要系统中的运用对阀门提出高可靠性的要求,相应的可靠性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从阀门的可靠性方面总结阀门可靠性技术研究的现状,分析阀门可靠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
安定性分析是结构设计防止循环载荷下发生棘轮失效的重要内容,经典的安定理论在分析复杂结构或复杂材料模型时存在计算量大或偏于保守等方面的不足。围绕热棘轮这一过程装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工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现代机械装备与结构正在向大型化、复杂化与自动化方向发展。机械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在承受工作载荷的作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