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功能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在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是一种具有独特二维结构的新型材料,它是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Geim教授等人通过剥离高定向热解石墨发现的。石墨烯的发现在科学界引起了较大的轰动,因为在石墨烯被发现之前,理论和实验都认为完美的二维晶体结构不能在非绝对零度下稳定存在,石墨烯的出现打破这一观念。由于石墨烯特殊的二维结构使其在电学、光学、力学、热学等方面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因此石墨烯成为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微电子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以石墨烯片状结构为单元,构筑的具有多级结构的新型结构材料不仅能表现出一些比石墨烯单元更具优异的性能,而且还会产生一些新的良好性能,从而扩展石墨烯在功能材料、催化、能源等诸多领域的应用。本文以一种创新的方法制备了三维且成泡沫状的石墨烯,并以此为基础制备了四种材料,并研究它们在电极材料方面的应用特性。本论文按所研究材料的不同分为四大体系,依次是本征三维石墨烯、磷掺杂三维石墨烯、本征三维石墨烯和氧化锌纳米棒的复合物、磷掺杂三维石墨烯和氧化锌纳米棒的复合物。取得了如下创新性的成果:1、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的方法,用无水乙醇作为碳源,泡沫镍作为催化剂和生长基底,采用鼓泡的形式,在750oC的条件下生长出本征三维石墨烯。所制备的本征三维石墨烯完美地保持了泡沫镍的三维网状结构,通过对其电学性能的表征,其电导率可以高达7.293×104S/m,在扫描速度为5mV/s时,其电容量可以高达380F/g;2、采用CVD方法,用三苯基磷(TPP)同时作为碳源和磷源,泡沫镍作为催化剂和生长基底,首次生长出磷掺杂三维石墨烯。所制备的磷掺杂三维石墨烯没有采用通常有毒的溶剂、并且P的掺杂量可以高达2.91%。通过电化学表征,所制备的磷掺杂三维石墨烯的开启电压为-0.187V,在循环10000s之后其电流密度只下降了12.59%,同时具有很好的抗甲醇毒性。3、在本征三维石墨烯的基础上,采用水热法,在本征三维石墨烯表面生长氧化锌纳米棒,形成本征三维石墨烯和氧化锌纳米棒的复合物,并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研究它超级电容器方面的性能,并研究其与本征三维石墨烯的区别;所制备的三维石墨烯/氧化锌复合物在扫描速度为5mV/s时,其电容量可以高达电554.23F/g,同时在2300次循环后,其电容量依然能保持原电容量的94.4%,表现出了良好的超级电容器性能。4、在磷掺杂三维石墨烯的基础上,采用水热法,在磷掺杂三维石墨烯表面生长氧化锌纳米棒,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研究它超级电容器方面的性能,并探究与磷掺杂三维石墨烯、本征三维石墨烯和氧化锌纳米棒的复合物的区别;所制备的磷掺杂三维石墨烯/氧化锌的电容量高达可以为341.11F/g。
其他文献
LED显示屏采用了低电压扫描驱动,具有耗电省、使用寿命长、成本低、亮度高、视角大、可视距离远、防水、规格品种多等优点,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同时,在移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
清朝律法不鼓励分家,但民间却习以为常。经过长期的分家实践,到清代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分家制度。本文从婺源县61份分家文书出发,重点研究清中期至民国该县的分家制度。从形式来看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由于结核病导致的组织损伤主要由机体的免疫系统介导,而且在结核病患
针对日益增加的废旧橡胶不仅带来了环境压力,同时会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结合嵌锁密实水泥混凝土粗集料骨架结构的优点,采用橡胶粉等体积替代砂,本研究提出了橡胶粉嵌锁密实水泥混
随着半物理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半物理仿真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因而半物理仿真技术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深远意义。现如今移动式装备的智能化已在实践中随处可见,在
目的评估WHO2004分级法对随访5年以上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预测复发价值。方法TNM2002分期为Ta、T1膀胱原发性、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94例,随访5年,分别进行WHO197
目的:对案例式课业设计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进行讨论。方法:通过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通用能力调查表以及期末考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
在中国律学史的管律律种学研究中,对于如何给出两支同径律管间相对稳定的"倍半相生"管长比数据,人们曾进行了长期而艰辛的实践与探索。本文即对20世纪下半叶以来对于两支同径
高速液压冲击夯利用夯锤冲击运动可以产生极大的冲击能量,相对于静力夯实机结构紧凑,因此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高速液压冲击夯动力学问题展开研究,旨在探讨其动力学过程,找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