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养不良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前和术后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它可直接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致使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等一系列相关并发症。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关系到上述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问题。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是两种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1968年Dudrick首先报道了全肠外营养用于外科患者的治疗,它使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得以长期的生存,也成功地解决了小肠长度减少所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难题。肠外营养也可以有效地纠正术后患者的营养不良。但是随着肠外营养的广泛应用,其难以克服的弊病逐渐显露出来,许多研究已经证明,长期应用肠外营养会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增加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近年来人们对肠道功能的认识逐步深入,发现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的器官,同时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免疫器官,它是肠道内毒素及寄生细菌的天然屏障。许多学者已经阐明在危重患者当中肠道屏障功能的衰竭是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始动因子。与肠外营养相比经胃肠道滴入营养物质的肠内营养更加符合生理,有利于保持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能防止长期肠外营养所致的肠道粘膜萎缩,维持肠道相关淋巴组织的稳定,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近年来,有关肠内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营养方式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免<WP=49>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择33例2003年3月至2004年4月间于我科行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治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于术后48小时内给予百普力,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共实施7天。另外一组给予全肠外营养,共实施7天。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8天检测外周血补体C3、补体C4、IgA、IgM、IgG水平及CD3+、CD4+、CD8+、CD4+/CD8+、NK细胞百分比,并观察有无感染性并发症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肠道功能恢复时间EN组为2.45±0.36d,PN组为3.75±0.96d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EN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13.3±3.8d而PN组为17.3±4.9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EN组发生肺内感染1例,胆汁瘘1例,无尿路感染,切口感染的发生。PN组发生肺内感染4例,切口感染1例,胰瘘1例,腹腔脓肿1例,无尿路感染的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EN组11.76%,PN组43.75%(P<0.05)。术后第1天两组补体C3、补体C4、IgA、IgM、IgG均有所下降(P<0.05)。术后第8天EN组补体C3、补体C4、IgA、IgG较术后第1天有所恢复(P<0.01),其中补体C4、IgA、IgG的改变量与PN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病人术后1天CD3+、CD4+、CD4+/CD8+、NK细胞百分率均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术后第8天两组CD3+、CD4+、NK细胞百分率及EN组CD4+/CD8+较术后第1天有所恢复(P<0.01),其中EN组CD4+、CD4+/CD8+、NK细胞百分率的改变量与PN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上述结果表明: 肠内营养能促进肠蠕动早期恢复,明显改善患者的整体状态,缩短住院时间且与肠外营养相比能显<WP=50>著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在改善病人营养状态的同时,能更好的纠正手术创伤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促进术后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