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安装三腔起搏器(CRT)术前、术后一周及术后三个月对比分析,定量评价房室间、心室间和心室内运动失同步的情况,探讨经药物治疗无效的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术后同步化治疗的短期疗效。 方法:选择2008年1月到2010年8月份我院植入CRT的患者21例,病程(66.9?55.83)月,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58.4?9)岁。扩张性心肌病16例,缺血性心肌病5例。心功能Ш级7例,心功能Ⅳ级14例。分别在CRT术前、术后一周及术后三个月,观察QRS波时限,在左室长轴观常规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收缩末的直径(LVDD、LVDS),心尖四腔观采用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用心电图同步测量QRS时限。在脉冲多普勒状态下测量QRS波起始点到主动脉血流频谱起始点的时间(APEI),QRS波起始点到肺动脉血流频谱起始点的时间(PPEI),二者差值(IVMD)作为评价左右室间的同步性参数。采用美国GE公司Vivid7彩色超声诊断仪,M3S探头,频率2.5-3.5MHZ,配备AKER工作站可进行图像分析及后处理。探测深度15~18cm,扫描角度60~90°。患者左侧卧位,平静呼吸,连接心电图并记录胸导联心电图。取心尖四腔观、心尖两腔观及心尖左室长轴观。启动TVI,调节帧频大于100帧/秒,采集6个完整心动周期的动态图像录于硬盘上进行后期分析。QTVI软件自动生成的取样点运动曲线上,测量QRS波起始点至收缩期峰值速度达峰时间(TS),并计算12个阶段达收缩峰值的时间标准差作为左室收缩不同步指标(△TS-SD)。 结果:①LVDD、LVDS、LVEDV、LVESV在术后三个月缩小,LVEF在术后一周及术后三个月有明显改善(P值均<0.05);②左室同步性改善,术后一周及术后三个月QRS时限、二尖瓣反流面积及室间隔和左室壁各段达峰时间(TS)及标准差(△TS-SD)等超声指标均不同程度优于术前(P值均<0.05)。左室射血时间(AVtime)、左室充盈时间(LVFT)与心动周期比值术后一周及术后三个月均较术前提高(P值均<0.05)。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存在心室内不同步,约有23.8%患者同时存在左右室间与室内不同步,只有9.5%的患者同时存在房室与左室内不同步。④本组病例中有4例患者反应不佳,占19%,2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无反应比例发生率多于扩张型心肌病。 结论:LVFT/RR间期、IVMD、△TS-SD可以做为定量的评价房室间、心室间及心室内的同步指标。CRT术后一周房室、室间、室内不同步改善,术后三个月左室容积缩小,改善了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心功能指标和心衰症状,逆转心室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