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系是植株直接与土壤接触的重要器官,其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水保功能,根系长形态决定了根系功能发挥的有效性,同时影响土壤异质性的改变。为了充分了解马尾松根的生长形态规律,为马尾松发挥根系效益及开展根系调控、制定合理栽培措施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分别采用微管监测法、全挖法和根钻法对马尾松根系形态生长规律进行探究。采用微管监测法,在马尾松苗圃地中对不同岩性土壤下和不同种源马尾松根系形态生长进行动态监测,研究根系形态指标的动态变化,包括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等指标。采用全挖法研究了不同种源的根系形态生长规律、根形态生长分别与地上部形态生长和土壤养分间的相关关系。采用根钻法,在马尾松两林木间,设置不同林木间距与林木大小(胸径)的样地。采用“S”型根钻取样(包括根系样和土壤样),探究两马尾松两林木间根系的形态分布状况及其与相应土壤养分的关系。初步得出如下研究结果: 1、根系形态指标在一年生长期内,各形态指标的变化趋势不同,6月到9月根长逐渐减小,9月到次年5月根长逐渐增加,根平均直径在一年生长周期中的变化趋势表现为缓慢增大,最大值均出现在5月。9月是根系形态生长的敏感时期,在9月,各根系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不同种源马尾松根系动态生长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在一年的生长周期中,以都匀种源和上杭种源的根长表现较好;4种岩性土壤下,马尾松根系形态生长总体上在长石石英砂岩发育的土壤下表现较好。 2、各根系指标在一年期的动态生长过程中,根系各形态指标的月生长变化率均随根系指标间差异而变化,具体表现为:1月与9月是根长变化的敏感时期,3月至8月是根表面积变化的敏感时期,7月与8月是根体积变化的敏感时期,3月至8月是根平均直径的敏感时期等。根系指标对各时季的反应程度不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为马尾松根系形态生长的敏感时期,春夏季(1月-5月)马尾松根系生长率大于死亡率,是根系形态指标生长较佳时期,而秋季(7月-9月)马尾松根系死亡率大于生长率,根系形态在秋季生长较差。 3、根系形态生长与地上部形态生长(如树高)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与树高相关最大的指标为主根长,与地上部生物量相关最大的为根生物量;R-S生物量支持功能平衡假说,其异速生长方程为:y=0.54*×^0.83,该方程为定量研究地上及地下生物量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依据。在植株垂直生长方向上,主根长写树高在个体间的生长没有表现出规律性的同速或异速生长规律,二者间的相对生长不支持功能平衡假说;根系生物量与地上部指标的相关性表现为:地上部生物量>胸径>地径>树高,根生物量并不是影响个体间树高差异的直接因素;地上部各器官生物量间表现出功能相似相关性,生理功能越相近的器官间相关性越大,且都表现为正相关。 4、马尾松具有明显主根,其中二级根的数量最多,三级根系的数量较多,根系形状类型主要有伞状、垂直根型和散生根型等,二级根较长根呈现出分枝角度均偏向同一方向的现象,在部分根系生长中还出现根瘤,不同种源根系有侧重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的生长的现象。 5、在两马尾松林木间,根系形态生长一般规律如下:两树间距相同时,根生物量和根表面积随两林木树径(DBH)增大而缓慢增大,根长密度分布随着DBH的增大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根体积分布随着DBH的增大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根长密度随土化呈现“倒V”型来回波折变化;两树大小相同时,小根和中根的根表面积随间距(RID)增大而增大,粗根的根表面积逐渐减少,细根、小根和中根的根体积逐渐增大,大根和粗根的根体积逐渐减小。各径级根系根长密度大小依次为:小根>中根>细根>大根>粗根,根长密度随土层变化呈现“W”型来回波折变化。 6、在不同土层下,两马尾松间林木根系生物量总体上均随土层深度加深而减小,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30cm的土层中,总体上均随土层深度加深而减小,在深度60cm以下的土层中根系生物量很少,趋近于09。细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土层20-40cm中,细根、中根和小根根表面积主要集中在土层深度0-30cm中,在往下的土层中也有少许的分布,根体积分布主要集中在深度为0-30cm的土层中,在各土层中,以径阶0.2-1.0mm(小根和中根)的根系占比最大。 7、可根据土壤养分变化推测根系形态生长的好坏,在马尾松根系作用和其他因素作用下,土壤水解N、全N和全K的含量均增加,全P含量均减少,土壤pH值总体上均增大。各层土壤养分值决定了根系指标生长的好坏,也是直接导致不同径级根系在各土层中分布面积大小不同的原因。土壤pH与其他指标(包括土壤指标及根系表面积、根体积、根生物量)均呈现负相关关系,全K和水解N与根系形态指标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p>0.05),有效K与有机质与细根和小根的形态生长关系呈现显著正相关,小根、中根、大根和粗根的体积均与其表面积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根生物量与粗根表面积和粗根根体积均呈现显著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