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晚期神哲学与近代人文主义兴起之内在关联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c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以来,基督教对现代化及其现代性的深层理念前提一面逐渐被揭示,如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弥赛亚盼望经由历史神学向历史哲学转化,为现代性意识提供直线时间观与进步主义信念;基督教以信仰形态确立的人类中心支撑了征服自然的现代化进程;基督教特有的无所不往传教信念成为现代化的全球化趋势内在的精神对应体;基督教隐修院生活方式及其制度,不仅为现代科学提供追求真理的信仰前提,而且成为现代学术与大学的母体;新教改革以来,个体与上帝的直接性关系成为个体本位的现代性基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提供现代契约论民主的终极根据……学术史相关研究成果已有很多。 基督教与现代性既支撑又反省现代化的二重性质具有重要关联。基督教的“世俗性”一方面使世俗世界作为上帝的创造与救赎计划的组成而获得正当性;另一方面在构成现代性转瞬即逝的时间流程时,它突出的是对世俗事务的扬弃,世俗界只有作为神性计划的过程性环节才有意义。 然而,基督教对于现代化更为重要也更具有未来意义的功能。是作为现代性主流话语的现代人文主义资源。从18世纪启蒙理性分裂到19世纪人文科学正式问世,近现代人文主义自身经历了深刻转变,从怂恿现代化的世俗主义意识形态中分裂出批判现代化一翼。以关怀终极意义为最高旨趣的新人文主义,必然要以经重新阐释的以基督教为代表的传统信仰为资源后盾。另一方面,从自由派神学的E.Troeltsch以基督教神学全面进入新康德人文主义各个学科领域,到新托马斯主义代表Jacques Maritain以天主教“完整的人文主义”回应当代人文主义困境,现代基督教已日益构成现代人文精神现代性批判的信仰一维。基督教的近现代演变与人文主义的演变深刻对应,这种对应有其更为根本性的基础:近代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是从中世纪神哲学的母体中生长出来的,与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是一个连续体。 本文选定中世纪晚期神哲学与近代人文主义这两个基本切入点,便是出于对数百年来已成为全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生存事实的现代化及其现代性问题的关注,以及由此关注所引发的对把现代化简单定义为世俗化并继而将其与基督教片面对立的流俗意见的质疑,以及由此质疑所引领的对现代性之二重性与基督教的世俗性之双重内涵间深切关联的探寻。这一关联的源初型态就发生于中世纪晚期向近代过渡这一独特的历史时期内,而近代人文主义作为近代与中世纪(乃至古代)与现代两个不同关联方向的中问环节,它的兴起在极为重要的意义上是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现代性的现象。 本文以“近代人文主义”指称这样一段历史时期:从文艺复兴厂始,包括了标志着现代性开端的1517年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同样重要的南欧天主教改革也构成这一开端),一直到IS世纪启蒙主义现代性分裂。它勾画出近代人文主义这一现代性的思想运动从开始批判神学信仰尊崇理性,进而将其发展至顶峰,最后从启蒙主义的分裂中诞生出作为现代性批判一翼的现代人文主义的全过程。在另一方向上,本文追溯了基督教的希腊源泉,因为正是希腊与希伯莱文化的结合提供了基督教赖以发展的根本动力性结构,也正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保证了古代与现代的实质关联,使得近代成为古代世界与现代世界之连续性的体现。
其他文献
近年来,日本政府为破解少子老龄化难题,维持社会与经济活力,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生产率,提出了构筑全员参与型社会目标。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日本加强了各种硬件和软
槐角丸含量测定的实验研究甄汉深,陈勇,陆中海,李嘉(南宁530001广西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天然药物中心)槐角丸是由槐角、黄芩、枳壳、防风、当归、地榆炭组成的常用中成
企业并购是使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在短期内迅速壮大和成长的有效途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全球范围以内,企业并购浪潮正风起云涌,其已成为各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在
民主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完善的民主制度是一个国家全面发展的标志。建国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更是快速发展。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
无线信道的参数估计和信道建模对数字移动无线通信系统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研究了无线通信信道、尤其是多径信道的传输特性,提出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的可视化无线信道建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交通规划的基础,是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结构布局、容量与主要干道布置沿向的重要依据,其模型与算法的精度水平直接制约着城市交通网络规划的合理程度与
在日本,曾一度流行的皇国史观宣称,日本自神武天皇以来,天皇治世一脉相承,即所谓"万世一系",从无间断。毋庸赘言,这种日本天皇乃"万世一系"之说缺乏根据,但若称其"千世一系"
语文教师素质在世纪之交面临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批评,人们对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时期,如何回应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如何重新审视语文教师素
<正>院画或院体画的名称,有人认为始于宋朝南渡以后。明代郁逢庆《郁氏续书画题跋记》卷一云:"宋高宗南渡,萃天下精艺良工,画师者亦与焉。院画之名盖始诸此。自时厥后,凡应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