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偏误分析的方法对样本总容量为24267汉字的汉语学习者语料进行了分析和整理。所用语料来自于北京语言大学的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作文库。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在大量试卷中专门选取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考生的作文,并借助计算机软件的计算和统计功能对偏误进行了详细分析。无论是印欧语言的偏误分析还是汉语语料的偏误分析,学者们一直在偏误的分类标准上未能达成共识,从而在偏误分析的方法上各成一派。有的试图根据句子成分和词类分析偏误,有的按语内和语际的标准划分,有的追溯偏误的成因并依此来分门别类。本文通过借鉴中外学者,尤其是任长慧在其《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中所使用的偏误划分标准将偏误按照语言单位的级阶分为三个等级:单字偏误,词汇偏误和句法偏误。其中,单字偏误分为错字和别字,词汇偏误分为自造词,选词不准和用词不当,句法偏误分为词序错误,缺失,赘余和句式杂糅。最后在语料中确定偏误共977处和疑似偏误7处,错误12处。并把其中的977处偏误按照上述分类标准进行了整理,推断偏误背后的促使其发生的动因。最后归纳出偏误的特点并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在第一章中,本文回顾了行为主义,心理主义,中介语理论等国外语言习得主流理论对偏误,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和偏误分析的不同观点和国内语言学界在语言习得研究上的探索历程,尤其是在偏误分析和中英对比研究上的成就,并加以归纳总结。第二章描述了语料的收集整理和偏误的认定归类过程。在偏误归类时按错别字,词汇层面和句子结构层面的顺序对所有偏误分别予以讨论,并以此为主线展开分析和说明。第三章沿着这一主线进行了偏误的量化分析、解释说明和对偏误出现原因的探究。这两个章节是论文的主干部分,力求通过逐步分析展现高水平汉语学习者在作文语料中所出现偏误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