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老年人在家庭和家庭地位变化的研究,探讨中国的家庭及其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新中国在亲情和家庭关系方面实施的政策及其对今天造成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和家庭关系中,老年人具有很大的权威、权力和影响力。这是一种通过与多种仪式绑定在一起,以固定的文化形式得以维持。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关系里,“孝”和“父子”纵向继承关系的观念根深蒂固,而且被认为是“国家-臣民”关系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后,传统中国社会包括家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如今,中国的家庭和家庭关系面临着新的社会问题,国家开始实施新的文化政策,以恢复传统中华美德。其原因是,经过许多国家领导和组织的社会运动, “爷爷”或老人被迫放弃了传统权力和权威,因为国家希望在建设新社会的过程中,通过提高年轻人的地位,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投入。年轻人也试图把其“爷爷”所掌握的家庭事务中所有权力转移到他们自己身上,然后国家让家庭成员开始参与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里,控制并养活家庭。然而,“文化大革命”,“农村合作社解体”和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之后,家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国家相分离。与此同时西方文化包括个体主义对中国家庭内部关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全面推行,其效应之一就是“儿媳妇”在家庭中的地位得到提高。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下降的同时,老年人口的增长使得社会福利体系难以承受。年轻人对他们父母越来越不关心的事实,使国家不得不关注这一问题,对此国家允许家庭生育两个孩子,并呼吁年轻人“常回家看看”。这就需要重新定义作为一个整体的传统,并且恢复作为“国家-公民(臣民)”关系的基础的“父子”关系。本文的结论是,若从政治人类学的国家文化依附理论的角度来描述中国的这一社会过程,国家曾是文化的一部分,当国家将自身脱离于文化,这一社会实践对家庭结构和国家本身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