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荧光原位杂交是一门新兴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原有的放射性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采用荧光素直接标记DNA制备探针,根据探针与被检测样本中序列的互补性,探针与样本杂交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有无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改变。此方法可直接用于不经培养的羊水间期细胞的产前诊断及检测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间期核染色体的变化。目的:1.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快速产前诊断多种染色体异常的临床应用。2.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3.通过实验研究,建立标准化的样本处理、FISH操作及质量控制程序。4.通过研究,建立成熟的FISH产前诊断平台和膀胱癌诊断平台。方法:1.选用X、Y、13、18和21号染色体特异性探针对100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的FISH分析。2.同时对100例羊水标本进行间期核染色体核型分析。3.选用3、7、9p21和17号染色体特异性探针对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尿脱落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研究,并同时做细胞学检查。4.优化FISH实验过程中温度、pH值及湿度等条件。结果:1.进行产前诊断的100例孕妇,FISH检测诊断出4例染色体异常患儿,分别为2例47,XX,+21,2例47,XY,+21。2.100例FISH检测结果与间期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完全一致。3.FISH应用于产前诊断得出结果仅需24~48h,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得出结果需要10~14天。4.FISH和细胞学两种检测方法对65例膀胱癌患者尿标本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85%和60%,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5.FISH和细胞学两种检测方法对20例正常人检测的特异性分别为95%和100%,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无差异(p﹥0.05)。6.6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脱落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畸变率分别为50.8 %(3)、44.6 %(7)、44.6 %(9p21)和46.1 %(17)。7.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尿脱落细胞中,3、7、和17号染色体的多体或异倍体与病理分期有相关性(p﹤0.05),而9p21畸变与病理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8.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尿脱落细胞中,3、7和17染色体的畸变在G1-2与G3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G3肿瘤畸变发生率显著高于G1-2肿瘤。9p21与病理分级未见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1.应用染色体特异性探针对羊水细胞进行FISH分析可用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产前诊断。2.FISH检测结果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完全一致,且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优点。3.建立稳定的FISH技术平台,可以快速产前诊断常见染色体异常。4.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与染色体的畸变有关,应用FISH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细胞染色体数目畸变,可以作为膀胱癌诊断、预后判断的一项辅助方法。5.实验结果证实17号染色体的畸变可能在膀胱癌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6.9p21的缺失可能在膀胱癌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经常性的、较早期的事件,在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和术后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