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渐变为全球的系统性金融危机,中国的商业银行既要规避风险,也要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新银行准入的放开,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这三项重要的举措有利于推进银行体制改革,也对银行业监管层的宏观审慎监管提供新的要求。如何获取银行利益相关者的信任,提升银行的声誉评价情况,成为当今银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商业银行声誉测评体系的定量分析是深入研究商业银行声誉管理的基础,也是在实践中用来测评商业银行声誉商数,评估商业银行声誉管理绩效、发现和改进商业银行声誉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的理论基础。对商业银行声誉情况的测评是非常重要且繁琐的问题,过去对商业银行声誉测评的研究较少,指标选取以定性指标计量为主,很少对指标的全面性有所诠释,因此如何选取有效地选取测评指标是商业银行声誉测评的关键。本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基于宏观审慎监管视角,构建商业银行声誉测评体系。实证研究方面,主要结合国际Rep Trak声誉评价体系中关于企业声誉测评的权威指标,并考虑我国经济发展国情对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的新要求,加入存款利率指标;考虑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有序展开,加入保障客户权益指标。以此来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声誉指标评价体系,并测评16家上市商业银行声誉商数。实证方面,本文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类共17个二级指标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降维提取7个一级指标,根据层次分析法赋予不同的权重。本文实证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服务与产品”、“风险管控”、“财务表现”对商业银行声誉的相对重要性较高。二级指标中结合宏观审慎视角下新增的“存款利率”以及“保障客户权益”也具有较高的权重。在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上本文运用模型基础,使用问卷调查法获取16家银行定性指标得分情况,并结合银行年报及社会责任报告书中的定量指标数据,测评得出其声誉商数,发现系统重要性银行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排名最前,中国银行还需发挥更大的作用。平安银行、南京银行、建设银行声誉得分情况也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