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运用后现代叙事理论,从文本研究出发,论述纳博科夫美国小说的“元虚构性质”。主要观点是:纳博科夫美国时期小说的元虚构性质主要是指小说本身强烈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体现在多种层面上,导致小说文本批判功能的加强,而贯穿其批评行为始终的是文本无所不在的戏谑性。 纳博科夫小说的“元虚构性”主要包括“文本的自我意识”。小说文本颇具自反性(reflexivity),产生于作家对形式的各种实验。不同作家的作品风格体现在他的戏仿之中;他自己的作品在他其它小说中被暗指和戏仿。丰富的西方文学知识以及他个人的创作刺激了其小说的自反性的形成。文本的自我意识又从另外两个方面进一步体现出来:其一,“文本的批评功能”。用戏仿和暗指演示别人的风格是特殊的文学批评方式,小说文本就演变成特殊的文学批评话语,对文学和艺术的关注成为小说自身的主题,从而演示文本隐含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也进一步增添了小说自反性。其二,“戏谑精神”(the ludic impulse)。指在文本中运用充满文学游戏以及各种具有戏谑性的修辞进行的叙事。由于作品中存在大量的文学游戏,文本的风格就体现为充满戏谑性的风格,戏谑精神也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方式。当然,由于文本的复杂性,元虚构性也十分复杂,但小说的“自我意识”是元虚构性的核心,而“批评功能”和“戏谑精神”则是自我意识不同层面的体现。论文在论述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论题进行更为系统深入地研究。 第一章,从文化语境对自反性写作的影响入手,研究纳博科夫小说自我意识的成因。小说的自我意识由作家本人的自我意识所决定,而作家的自我意识是对文化语境的折射。作家自我意识受历史文化背景影响,纳博科夫的文学观和审美倾向都是由俄罗斯文化、欧洲文化和美国文化所铸就。散居(Russian Diaspora)经历和文学生涯成为他作品的主题,自反性产生于对这种主题的表现过程之中。他对文学形式的实验与俄国形式主义的某些主张一脉相承,是产生文本自我意识的原因之一。论文将纳博科夫对形式的实验与俄国形式主义的观点进行类比,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