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身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身份既是先赋性的,也是自致性的;身份既是客观事实,也是主观感受。作为社会存在的独特主体,个人身份是由一系列社会事实和社会事件组成的,也是在个体经验和主观认识中形成的。在学校教育中,学生身份具有特殊性。如何让学生树立自己的身份并确认自己的身份,是改革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国内外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中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身份也由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单纯的学习者仅仅是学校赋予学生的身份意义,而学生真实的认知和体悟又是怎样的呢?高中是一个学习和生活的过程,高中生通过该过程来建构“他们现在是谁”的身份和“将来成为谁”的身份。高中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经验和实践经历,逐渐意识到自己身份的现实性和可塑性。本研究主要是为了探索高中生身份的现状及其建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分析高中生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建构的可能性,总结高中生身份自我建构的内容,进而对高中生身份的自我建构提出路径分析。本研究从建构视角出发,展现“学校-教师-高中生”三个不同主体在高中生身份自我建构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本研究选择了N市的J高中进行调查研究,以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与学生和老师的访谈以及学校的实物拍摄来补充对学生身份复杂性的解释。同时,采用观察和访谈的方式,对高中生的课内活动,课外活动,日常生活和校园内的体育活动进行了调查和观察研究。通过研究发现,高中生对身份的认知是现实且功利的,高中生把学习成绩作为身份的重要体现;高中生采取的身份行为是主动的,他们主动参与课内外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身份;高中生身份情感总体来说是积极的,他们明确表示自己对高中生身份的喜爱,主要表现为对同学和老师的喜爱。此外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得出高中生身份认知、身份行为和身份情感两两呈正相关的结论。通过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后发现,高中生身份自我建构的主要阻力来自学校的时空结构和规范制度,它把高中生仅仅当作“学生”培养而不是“人”,忽视高中生的主体性。在学校的制度性身份背后,是高中生的建构性身份,它涵盖了高中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活动方式、身份态度以及社会性表现等多方面,从高中生个体的角度诠释了高中生身份的内涵。最后,本研究从学校、教师和高中生三个大方面对促进高中生身份自我建构提出了一些对策。学校层面应该从校园文化着手,为高中生身份建构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以破除学科异化为指导,重视高中生的内在需求,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塑造当代高中生身份;教师方面,应该通过教书育人、因人而教和研究教学促进高中生身份的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从各个环节强化高中生的身份意识;高中生方面,应该通过认清自己、重新定义学习和加强自我对话等方式实现高中生身份的自我建构,提高对高中生身份的认知和了解,增强高中生身份意识和身份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