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型多角体病毒p74基因在苏云金芽胞杆菌中克隆与表达的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x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是目前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的杀虫微生物,其杀虫活性主要来源于芽胞形成期产生的杀虫晶体蛋白。传统的Bt菌株均存在杀虫谱窄、毒力低等缺陷,因此,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构建高效广谱的Bt工程菌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方向。本研究利用Bt的cry1Ac基因与核型多角体病毒的p74基因构建融合基因,并获得新型杀虫工程菌株XBU-H1Acp74。   从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简称AcMNPV)中提取病毒DNA,设计引物p74-F/p74-R,以病毒DNA为模版PCR扩增p74基因;从研究室保存的菌株Bt4.0718(CCTCC No.M200016)中提取质粒,设计引物Ac-F/Ac-R和Act-F/Act-R,以质粒为模版PCR分别扩增cry1Ac基因及cry1Ac基因的终止下游序列cry1Act;以pMD18-T作为大肠杆菌亚克隆载体,分别构建含有目的基因p74、cry1Ac、cry1Act的T载体pTp74、pT1Ac和pT1Act;用SmaⅠ和NcoⅠ双酶切pTp74和pT1Act,回收两个酶切片段并进行连接,构建中间载体质粒pTp74Act;再分别用Sa1Ⅰ和Bg1Ⅱ双酶切pT1Ac和中间载体pTp74Act,回收两个酶切片段并进行连接,构建中间载体质粒pT1Acp74;然后将中间载体pT1Acp74和穿梭载体pHT304分别用Sa1Ⅰ和XmaⅠ双酶切,回收两个酶切片段并进行连接,构建表达载体质粒pH1Acp74,将表达载体pH1Acp74电转化至Bt无晶体突变株XBU001,获得目的重组菌株XBU-H1Acp74。   SDS-PAGE分析显示,工程菌株XBU-H1Acp74可表达130kD的Cry1Ac蛋白和50kD的P74蛋白;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显示,工程菌株XBU-H1Acp74可产生呈菱形的晶体蛋白;生测结果显示,工程菌株XBU-H1Acp74与普通工程菌HTX-42(cry1Ac单价基因转XBU001)相比,对初孵棉铃虫在48h的LC50是47.624μg/ml,72h的LC50是29.0782μg/ml,分别低于HTX-42在48h的116.4880μg/ml和72h的90.7526μg/ml,表明P74蛋白可以协同Cry1Ac的杀虫效果。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cry1Ac基因和p74基因融合的Bt工程菌,为进一步研究和构建新型生物杀虫剂的工程菌株,研制出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虫剂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其他文献
摘要:自主阅读的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如何有效地进行自主阅读,改变目前这呆滞的阅读课堂现状,构建富有开放而有活力的新的阅读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呢?下文我以《近体诗六首》的教学过程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自主阅读;教学方法  一、要了解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这是自主阅读的前提  我们知道在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是个难点,究其
AtMGT是一个包含10个成员(AtMGT1~10)的Mg2+转运蛋白家族(Li et al.,2001),可能在维持细胞内环境Mg2+的离子动态平衡方面起很重要的作用。拟南芥基因组测序(AGI)表明,AtMGT3位
摘要: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将微课程有效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微课程在高中化学教学导入新课中的应用,阐述了微课程在导入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从而验证了微课程应用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微课程; 高中化学;课堂导入;应用  近几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微课等新概念的迅速普及,微课作为支撑翻转课堂的重要载体和新型的教学资源,日益受到广大一线教师和学校管
本文以药用植物马勃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以及理化性质,为揭示马勃多糖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进一步开发利用此类资源初步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马勃经热水浸提,用Sevage法脱蛋白,乙醇沉淀,得到马勃粗多糖。粗多糖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 S-300 HR凝胶层析进一步纯化得到三个主要多糖组分:CGPⅠ-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