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野下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OPO1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学科”,而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与人类群体更是密不可分。音乐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反过来又制约和影响着音乐形态的传播发展,二者之间紧密关联、相互影响,因此从社会学视角对音乐展开一系列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贝多芬作为近代社会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之一,在音乐方面的成就十分璀璨。纵观贝多芬的一生,充满着无数的传奇色彩,他不仅留下了较多的杰出的音乐作品,同时他也是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之间的桥梁,为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贝多芬在创作生涯中经历过数段动荡时期,使得其音乐作品的风格极具古典和浪漫主义的双重特色,他的作品在音乐广度和深度方面均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在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中,钢琴奏鸣曲更是至今无人能比的杰作,以多达32篇的数量在其创作历史中占据着浓厚的色彩。
  本文从社会学视野出发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产生的社会因素、不同阶段发展特点、社会价值体现和社会传播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探析了社会学的概念,梳理了社会学的发展历程,阐释了音乐和社会的关系。其次,贝多芬作为历史上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创作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32首钢琴奏鸣曲,影响其钢琴奏鸣曲产生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即围绕作曲家个人的社会经历展开的论述,外部因素—即围绕整个社会大背景对作曲家的创作的影响展开的论述。随后将其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总结了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具体看来,第一阶段是贝多芬初步进行创作探索,作品初具古典主义风格;第二阶段,贝多芬在其创作生涯中实现了极大突破,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古典音乐创作题材,作曲家满怀浪漫主义情怀并将之渗透到其音乐作品中;第三个阶段,他试图在奏鸣曲创作上进行新的尝试,可以称之为过渡时期;最后一个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和沉淀,贝多芬彻底的颠覆了自己以往的创作风格,从而实现了个人在奏鸣曲体裁方面的最大的突破,并留下可供后世吟唱和传承的五首著作,可以说他将钢琴奏鸣曲这种音乐体裁发展到了顶峰。文章还阐释了社会学视野下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三个方面的价值体现,即美学和哲学价值、音乐本体价值和音乐教化价值。由于在社会学视野下任何事物想要实现其社会功能都离不开社会媒介的传播,因此笔者在最后一部分列举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传播途径。
其他文献
在从1980年代发展起来的当代艺术中,贾涤非在艺术圈的形象似乎处在一种“出”与“入”的状态之中。他的作品会不时出现在各种展览上,而后又会悄无般沉寂到他自我的绘画艺术世界中“不漏声色”,不过,他的艺术面貌也早为人所识,但他并不追随艺术时尚的变化,因而又常而隐匿在潮流的边缘地带。本文拟出的题目就贾涤非的绘画艺术风格作为研究对象,从“直觉性”表现的艺术风格将其绘画艺术进行分析,意在加强对贾涤非绘画艺术的
学位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文化的各方面的多元化推进,新写实主义油画在这个时代环境下应运而生。当今在艺术流派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新写实主义油画,经过不断发展已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成为了中国艺术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表现形式、表现技法、以及新的艺术语言成为了艺术家们喜闻乐见的变化,这样具有强烈时代化气息的艺术风格使当代艺术的发展能得以延续和更新。  当代中国的新写实主义油画摆脱了传统写实
室内陈设与装饰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仅在物质上为人们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在精神上满足人们将思想意识形态物化的需求。既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生产方式以及经济水平等,还是民族文化能够得以延续和发展的物质载体。近年来,通过考古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许多历史文物得以重见天日,其中在吉林省发现的大量金代民居遗址,给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契机。女真族古称靺鞨,与渤海同种。金太祖之前
学位
山体雕塑作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楷模,其发展历程几乎同步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展现了中华儿女绵绵不断的人文情怀。从一个个伟岸的雕塑形象中,人们不但了解了国家历史、民族文化,更得到了精神的喜悦与满足。新时代,国家强调生态创作理念的重要性。山体雕塑艺术作为环境的一员,便应首当其冲。对山体雕塑艺术创作进行全面升级,取得艺术与文化及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对国家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无可厚非的意义。  本文
学位
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生存基础就是文明,文明之邦是我国留给世界的深刻印象,也是民族不断发展的源泉。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拥有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和强大凝聚力的精神力量至关重要。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华民族养成了崇尚美德的优良传统,对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能够在新时代推动和谐社会稳步发展,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障社会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不断完善小康社会的发展模式,始终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论文
学位
色彩给人以精神和视觉美的享受,城市色彩以其特有的色彩语言来展现性格涵养与气质风貌。城市色彩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建筑、广告、景观、小品、公共设施等众多要素,建筑作为城市空间中最显著的核心标志,其表皮的色彩选择和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发展背景下,绿色建筑是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在此研究背景下梳理国内外的城市色彩和绿色建筑相关理论及实践,通过探索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继而分析
学位
王学仲(1925-2013)笔名夜泊,晚号黾翁,山东滕州人,是20世纪杰出的艺术家、教育家。20世纪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以开放的历史进程为导向,书法艺术承袭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拓展出多种多样的新风格,最终展示出其艺术本体意义上的独立存在价值与美学意义。  王学仲的书法艺术与书学思想诞生于20世纪书法艺术的辉煌成就大背景下,经历了20世纪书法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剧变的多个关键时期。作
学位
中国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源自二十世纪中国美术采纳西方现实主义理念改变近代人物画颓势的美术革命。本文围绕现实主义美术的造型在中国转化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展开。观照中国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百年历程,造型中的现实性表达不等同于单纯的写实,而是一种艺术的写实,是艺术家于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的写实,忠于生活,忠于艺术家的真情实感。此造型观念是传统绘画“形神论”的别样体现,最终目的又回归于传统绘画的“传神写
学位
王学仲先生的山水画作品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其墨色变化丰富,线条方圆互济,构图形式独特,达到了诗和画的互相渗透。若想揭示王学仲艺术创作思想轨迹形成的社会根源,则需要通过艺术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以期探寻王学仲的艺术哲学思想,绘画语言特色与社会根基的关联性与选择性。  本文通过艺术社会学研究方法,以王学仲的社会生活背景为基础,围绕其艺术生涯的三个重要成长阶段展开分析。首先,基于艺术社会学研究方法与研究历史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社会文明不断迅速向前发展的每天有太多信息充斥着眼球,我们进入了读图时代。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很多“美”的图片,但那些随时出现又随时被淹没的“美”并不是真正的美。审美活动根本的价值是对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启迪,重新唤醒这个时代人们对美的认知。稚拙美的绘画是一种纯洁、天真、朴实主义风格的绘画形式,许多现代绘画艺术家们开始追寻稚拙美的绘画表现方式,对于原始绘画和儿童绘画中稚拙趣味的绘画作品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