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使命,在国家现代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对吸引力直接影响其生源质量,进而影响它的可持续发展。虽然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日益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关注,得到了些许进展。但由于观念、体制、应试教育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受教育者主动选择职业教育的愿望不高、职业学校的吸引力不强。由于职业学校的社会认可度低,导致初中毕业生在升学道路上“拥挤不堪”和“无人问津”的两极现象,职业学校因此而面临生源危机。中等职业学校的吸引力是其可持续发展和基础和核心问题,牵扯着数万学子的未来,关乎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备人才的培养,也成为国家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研究以中等职业学校的吸引力为议题,从社会分层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现行职业教育是否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各个阶层流动,满足社会底层人士向上流动的愿望,克服社会阶层的自我复制,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研究以西安市长安区的初三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遵循理论指导实践的逻辑。在社会分层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围绕现阶段初三学生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报考意愿的现状、问题、原因以及发展对策展开研究。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结合《初三学生就读意愿调查问卷》对长安区初三学生中考志愿填报情况、平时成绩、对中职学校的认识、选择中职学校的倾向、自我效能感、自我评价、职业规划等展开调查。调研数据表明,在初中阶段,一方面,初级中学之间由于办学主体的不同导致办学质量差距悬殊,且在不同办学主体背景下学生家庭层次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导致学生之间自我评价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学生因为长期接受以文化课教育导致其对升学存在惯性思维;同时因为人们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不了解而造成了对中等职业学校以偏概全的污名化认识等问题。其次,反思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吸引力不的原因。一是重读轻术的社会环境影响了受教育者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报考倾向,初级中学校际之间教育资源差距悬殊;初三学生的培养方式是以文化课为主导致的升学惯性思维;受教育者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认识错误,公众对中等职业教育歧视的观念由来已久。二是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办学的质量低,办学缺乏特色;学生管理工作不到位,对外界产生不好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存在供给矛盾,无法满足受教育者和企业的需求。三是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家庭资本影响说教育的教育机会,不同的阶层地位的家庭在社会资源获得和占有上的差异,将会转化为子代的教育优势,拥有较好的经济资、文化、社会等资源帮助自己的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最后,探索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吸引力的对策。一在政策推动下营造中等职业学校良好的发展氛围;优化社会风气,营造尊重职业教育的社会环境;营造和谐发展的校际关系,校际之间携手并肩共同发展;二是中等职业学校提升自身满足受教育者和企业需求的能力;对于受教育者的需求,中职学校应做好学生入学前、在读期间以及毕业后的学生工作保障;对于企业的需求,中职学校应积极关注市场动态,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具备职业道德和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三是家庭发挥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总而言之,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吸引力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核心力量,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