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风格的翻译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翻译的焦点。原文和译文在风格方面的对等或相似是评价译作质量的重要准则之一。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过于印象化、主观化,不能有效地分析文学作品的风格,因而对翻译质量的评价作用甚微。而文学文体学将重点置于系统描述和分析文学作品的前景化特征,对指导译者的翻译实践有着极大帮助,对翻译批评者评价译本质量也是功不可没。利奇和肖特在《小说文体学中》提出了一种文体分析模式。这个分析模式包括:词汇特征、语法特征、修辞手段、语境和句间照应这四大类。本文将以《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为例,以利奇和肖特的文体分析模式来对译本再现原著风格进行研究。《浮生六记》是清朝沈复的自传散文。作为我国经典著作之一, 《浮生六记》被译成多国文字,而其中最受推崇的便是林语堂先生的英译本。林语堂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在《浮生六记》译本中较为完美的再现了“娓语体”风格。本文受到Hazlitt和林语堂先生关于“娓语体”论述的启发,详细论述了《浮生六记》原著中的“娓语体”特征,并以利奇和肖特的文体分析模式对林语堂英译本的文体风格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林译本中再现原著“娓语体”风格的前景化特征,以验证文体学模式在翻译实践及翻译批评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共由六章构成。第一章是前言,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此外,对本论文的框架进行了简洁地描述;第二章对《浮生六记》林译本的研究以及对文学文体学在翻译实践与批评中的应用,进行文献综述;第三章重点提出本文的理论框架,阐述文体风格及其可译性,然后具体介绍Leech和Short的文学文体学思想及其文体分析四大类特征,即词汇特征、语法特征、修辞手段、语境和句间照应这四大类;第四章介绍了原著作者沈复生平及其《浮生六记》,讨论了《浮生六记》的娓语体风格及其特征,并对林语堂先生及其译作《浮生六记》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五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从Leech和Short的文体学分析四大特征,具体探讨娓语体风格在《浮生六记》林译本中的再现。第六章为本文的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及不足之处。综上所述,本文以利奇和肖特的文体学分析方法为理论框架,对林语堂译作《浮生六记》的文体风格进行分析,从而揭示林语堂译作对原著“娓语体”风格的再现,并进一步揭示出文学文体学对文学翻译研究和批评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