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违约方的合同解除权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s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合同法》第94条规定了法定解除权行使的四种事由,一般认为,在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合同双方均有单方可以以通知形式而致合同解除的权利,而在三种一方违约的情况下,守约方行使单方合同解除权亦为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广泛接受。至于违约方是否也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虽然理论和司法实务上有赞同之声,但一般均持否定态度。在民法典制定中,有学者力主明确承认违约方的合同解除权,该主张为《民法典草案合同编》第二稿予以采纳,但却引起了学界和实务界更加热烈的讨论。民法典草案第一稿和第二稿第353条第3款规定了违约方有权解除合同,《九民纪要》第48条也规定了违约方起诉解除合同权。但是《民法典草案合同编》第三稿将第353条第3款删除。笔者为了研究违约方究竟是否应当享有合同解除权,写作了这篇论文。本篇论文的主体内容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合同解除权概述,为了整理清楚违约方究竟有没有合同解除权,必须先对合同解除权的概念以及行使作出界定,同时对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概念作出界定,本文的第一部分就是围绕该问题进行论述的。第二部分为违约方合同解除权之合理性探究分析,在该部分,笔者论证了违约方解除合同的正当性、可行性,以此来支持笔者的论点——违约方应当享有合同解除权。第三部分笔者对《民法典草案合同编》二审稿中第353条第3款进行了条文分析,论述了该款条文的优点与缺陷并且对三审稿将该款删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这也该篇文章的一个写作重点之所在。第四部分是本篇论文的另一个重点所在,即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立法模式选择,笔者在该部分分析了现有制度下的情势变更模式与《九民纪要》第48条模式,得出了现有制度和规定并不能完全解决现实司法实中的问题的结论,因此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观点即应当在民法典中正式规定违约方合同解除权,并且在《民法典草案合同编》二审稿第353条第3款的基础上对条文提出了笔者自己的修改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正常生理状态下,肠道菌群与人类互利共生,目前已有很多文献报道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会影响人类健康,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会增加肠道细菌产物的暴露,尤其是LPS的暴露,而LPS可以通过胎盘屏障,从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虽然已有LPS对人类健康乃至胎儿发育的负面影响的研究,但对于母体LPS的暴露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胚胎体节发生和肌源性细胞分化,即胎儿肌发生的前体,我们仍然知之甚少。本实验结合鸡胚与鼠胚动物模型的优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促进了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步伐,也加剧了各国之间激烈的发展竞争。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知识智力高度集中、科技高度领先的产业,能够为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此增强国家整体实力,从而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在此背景下,我国为更好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各级政府制定完善了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例如
随着全球工业系统加速网络化,制造业不断智能化,工控系统与产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全球范围内工控安全事件接连爆发,工控系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为了有效改善工控系统安全防护
Android系统使用权限模型对系统敏感资源的访问进行保护,每一个应用均需显式声明其所使用的权限,并在申请访问权限保护方法时询问用户是否授予该权限。然而,由于Android权限
随着自动驾驶相关概念获得社会上广泛的关注,自动驾驶车辆的电控技术成了相关研究展开的基础需求。自动驾驶车辆的电控系统,犹如驾驶员的手和脚,是自动驾驶系统控制车辆运动
在大量组建高铁网络的今天,分段修建、组网运营已成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优选方案。自2007年以来,国内先后制订了100m、500m等长度钢轨采用普通平车通过既有线装运技术方案,
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在传播现代烟草生产技术及提高烟农技术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烟草行业信息化管理主要集中在烟草的精准施肥、种植过程质量监控、现场基础设施管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系统中网络信息资源的剧增,用户难以在大量复杂的信息网络中快速寻找需要的资源。为此,推荐系统得以产生与发展,为用户提供了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质的专业人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和育人水平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然而教师流失问题仍然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民办高校运营过程中,如何有效解决教师流失问题,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四川A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个案分析法、调查研究法、访谈法,对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研究。本文拟基于人力资源
精神需求是老年的重要需求。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直接关系到老年晚年生活的幸福。尤其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深,老龄人口愈来愈多,老年的精神生活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准确把握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系统梳理当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毫无疑问是当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现实而又紧迫的重大课题。基于此,本文首先通过查阅相关经典文献,挖掘其中的经典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