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对78例中、重度宫腔粘连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2.将自主发明的宫型宫腔粘连分离铲应用于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通过分析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估其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第一部分: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0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中、重度宫腔粘连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有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的患者共78例,根据术后月经及复查宫腔镜情况作为评价疗效的标准分为有效(月经量恢复正常或明显增加,宫腔镜下见宫腔形态正常,未见再粘连或粘连程度较前明显改善)和无效(月经量无明显改善,宫腔镜下见宫腔形态异常,或再粘连程度较前无明显改善),对患者就诊年龄、既往宫腔操作次数、人工流产次数、病程、月经情况、术中所见、手术方式、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疗效等进行整理,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第二部分:收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病房,初诊为宫腔粘连有生育要求的拟行TCRA患者13例,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13例全部入组,术中应用宫型宫腔粘连分离铲进行粘连分离,术后予以辅助治疗。记录患者术前月经量、术中宫腔镜评价宫腔粘连程度、术中并发症、术后月经量、术后三个月复查宫腔镜评价宫腔粘连程度、术后妊娠情况,根据术后月经及复查宫腔镜检查情况作为疗效判断标准分为治愈(月经量恢复正常,宫腔镜下见宫腔形态正常,未见再粘连)、部分改善(月经明显增加,宫腔形态基本正常,粘连程度较前明显改善)和无改善(月经量无明显改善,宫腔镜下见宫腔形态异常,或再粘连程度较前无明显改善),治愈及部分改善均为有效,无改善为无效,分析宫型宫腔粘连分离铲的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结果第一部分:78例患者,就诊年龄(30.9±4.8)岁;病程(10.2±2.1)个月;人工流产(2.3±1.2)次;以月经量减少、闭经、反复流产及不孕等原因就诊为主,其中月经量减少54例,闭经15例,正常9例;中度宫腔粘连41例,重度宫腔粘连37例。TCRA一次手术成功(术中完全恢复宫腔形态)率为80.8%(63/78),二次手术成功(术中完全恢复宫腔形态)率为93.6%(73/78);一次TCRA治疗的有效率为76.9%(60/78),二次TCRA治疗的有效率为91.0%(71/78);再发生率为28.7%(21/73);在研究时间范围内78例患者共进行TCRA99次,子宫穿孔发生率为1.0%(1/99)。78例患者经第一次TCRA治疗后,不良预后(治疗无效)率为23.1%(18/78)。通过对宫腔粘连分离术不良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人工流产次数、宫腔操作次数、粘连程度、手术方式等因素同不良预后关系密切(P<0.05),进一步行非条件性Logistic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粘连程度及手术方式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0.05),其中粘连程度的危险性大于手术方式。第二部分:13例患者,就诊年龄(33.5±4.8)岁;病程(7.5±4.3)个月;人工流产(2.4±1.2)次;术前均有月经异常表现,闭经1例,月经明显减少12例;中度宫腔粘连6例,重度宫腔粘连7例。TCRA一次手术成功(术中完全恢复宫腔形态)率为92.3%(12/13),二次手术成功(术中完全恢复宫腔形态)率为100%(13/13);改善月经有效率为100%(13/13)。已完成复查宫腔镜患者10例,一次TCRA治疗的治愈率为70%(7/10),有效率(治愈率+部分改善率)为90%(9/10);二次TCRA治疗的治愈率为100%(10/10);再粘连率为20%(2/10)。本研究共进行TCRA 17次,手术时间(20.8±7.3)分钟;术中出血量均为少量;手术并发症(子宫穿孔、空气栓塞、水中毒)发生率均为0;所有患者术后均未满三年,目前已有2人妊娠,其中1人已足月产一活婴。结论1.粘连程度及手术方式与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预后关系密切,是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其中粘连程度的危险性大于手术方式。2.宫型宫腔粘连分离铲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术器械,用于TCRA安全可行,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