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寻美到创造:詹姆斯·伍德文学批评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udemire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詹姆斯·伍德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学者,主要在报纸和期刊发表批评文章,其批评涉猎众多经典作品和当代作品。由于伍德的身份和面向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其文学批评总体上呈现出审美化和大众化的特征,在批评写作目标上致力于与大众读者审美品味的契合,同时在学术的边缘进行新的批评方式的尝试。
  詹姆斯·伍德的文学观和所接受的文学批评的影响,是其个人文学批评观形成的背景。伍德认为文学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是从死亡和历史遗忘中去拯救生活肌质的艺术,带给人们写作和想象空间的自由。小说来源于生活,向读者交付出日常细节的集合。同时,小说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神学问题。他的批评观有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法国结构主义批评的印痕,关心文本的风格、形式、词语,同时受到新审美批评的深刻影响。
  在如何理解文学批评的含义及其功能问题上,詹姆斯·伍德认为文学批评是从世俗的审美活动之中自然而然生成的,他拒绝佶屈聱牙的术语分析,其批评观也具有反理论的特征和远离道德批判的倾向,走向亲近、同情、怜悯和共感。在伍德看来,文学批评的意义就是从引述文学到自我创造,一开始是一种“充满热情的重新描述”,后来就变成无意识的创造,这一过程是从“外在性的文学批评”到内在的创造升华。文学批评所具备最突出的功能是进行对话,它既是批评家与文学作品、与读者对话的方式,也是与全知的神对话的途径。
  詹姆斯·伍德的批评实践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细察研究与比较研究。细察研究主要是在立足于批评文本的基础上,采用断片式的写作、比喻式的细读、虚实交错的描述等批评方法,对文本做细致分析。比较研究主要是将文本分类,拆解小说的构成元素并进行横向比较,并将目光集中于小说的叙事要素和主题元素,对现代小说的方方面面进行广泛而细致的开拓。叙事要素中主要比较小说中的宗教元素、小说家对于真实虚构的平衡、文学之信仰和宗教之信仰的区别与融合等问题;主题元素则对现代小说的世俗和喜剧的本质问题、宗教的喜剧与世俗的喜剧等进行比较研究。
  詹姆斯·伍德是文学界后理论转向中的先驱者,他充满文学性和创造力的专栏式批评给西方文学批评界带来了一股新的风潮。伍德不仅引进了一种在学术边缘进行文学批评的模式,而且充当起当代报刊专栏批评变革的先锋,不断启发和敦促人们更加深入思考文学与文学批评的本然价值。此外,伍德对于大众读者的重视,也让重视宏观的社会批评的中国批评家思考如何消弭学术与公众之间的界限,重寻批评的审美本源。
其他文献
不真正连带债务是指数个债务人基于不同的发生原因而对于债权人负以同给付为标的的数个债务,其中一个债务人完全履行时,其它债务即因债权人的目的达到而消灭的债的关系。本文以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切实应用不真正连带债务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首先简单介绍不真正连带债务概念的来源,并由此确定不真正连带债务制度所蕴含的法律价值。然后,通过将不真正连带债务与连带债务、请求权之竞合加以比较,借以剖析不真正连带债务之真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的就业思想状况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关系着高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因此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成为其就业管理工作中亟待加强的环节。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灵魂,并贯穿其全过程,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是新形势、新时代摆在思想
学位
针对目前应用题的教学心理研究的目的性不强,针对性不够,大多脱离教学情境等缺陷,研究人员力图通过该模式的教学实验,以期进一步揭示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本质和规律,探索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数学应用题的解法是高中数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但也比较困难的问题.该研究在常规课堂教学情景中,把思维策略训练同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具体内容相结合起来,对86名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解题思维策略训练.
学位
本文立足于对博学宏词科与文学关系的探讨,以南宋初期骈文大家洪适的《盘洲文集》作为具体对象,从洪适的词科之路、词科文体的写作、洪适的骈文特点以及词科士人的诗、词特点四个方面,揭示南宋初期的词科对文学的影响。全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梳理洪适从备考博学宏词科考试到中选的历程。首先从家庭背景的介绍、社会制度、个人因素三方面剖析了其与洪遵、洪迈三兄弟备考词科之原因;其次介绍了南宋博学宏词科考试制度、应考要
学位
公益广告为社会所需要,它既有利于公众利益,又有利于和谐社会的营造,已成为了解一个国家价值观和社会文化等的重要窗口,因此对其研究意义重大。另外,公益广告是引导公众实施某种公益行为,可视为一种指令行为。中韩公益广告中,社会公德类公益广告所占的比重最高,其主题内容上最贴近个人和公众,且与公众正确的行为规范有着很深的关联,可以说,此类公益广告对公众提出的某种要求,具有强烈的指令意义。指令类言语行为要指示人
学位
介词历来是语言学界关注的重点,其句法功能主要是介引功能,可介引时间、处所等语义成分。本文将重点研究介词“在”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民族语言中引进空间、时间词的使用情况,深入探讨这些语言现象的成因。  首先,从历时角度考察古代汉语中“在”的语法化历程。本文主要深入研究了“在"虚化过程中四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即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和唐宋元时期。先秦时期动词“在”占有绝对优势,其介词用法极少,正处于
学位
克尔凯郭尔认为在每一个被称为经典的艺术作品里,都有一种深刻的和谐在其中回响,而这种和谐正是经典作品所具有的和谐品质,这种和谐品质指的是经典的艺术作品中具备这样一种特征:形式与内容两种力量的绝对和谐,这既包含非凡的题材经由适宜的形式而变得明晰,也包括恰当的表达媒介对题材本身性质的准确洞察和把握。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是一种超越了偶然性的幸运的遇合,使本属于一体的两种因素得以成为一体。他对莫扎特的《唐璜》极
学位
王德威是目前北美汉学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知名学者之一,他的研究涉及文学批评、华文文学、文学史书写等多个方向,而中国文学现代性是他关切的一个重点问题,且在大陆学界引起了众多关注和反响。  王德威对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研究可用“探源掘流”来概括,其中贯穿着反思现代性的后现代视野。一方面他致力于发掘被五四主流叙事话语所压抑的晚清现代性,把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源头推进至晚清时期。他以晚清狎邪等四大类小说为考察对
学位
皮埃尔·布尔迪厄是20世纪法国重要的社会学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社会的诸多方面,他的文学场、文化资本、象征资本等概念对文化艺术的阐释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围绕他的“习性”概念展开,以“差异、区分与解放”的思维逻辑,对布尔迪厄的“习性”理论展开研究。在以“习性”为统一的理论视野之下,揭示“差异”如何在“习性”的作用下被赋予“区分”,进而反思与解放“习性”。论文主体包括四个部分:  论文的第一部分,具体
学位
《创造101》的粉丝消费实践较为集中地体现出了当下中国粉丝消费的新表征。  第一,从消费的性质上讲,粉丝的消费是推动偶像诞生和节目进行的动力;第二,从消费的方式上看,粉丝之间为替偶像争夺资源而展开的竞争性消费愈演愈烈;第三,从消费的场景上看,粉丝的消费形成明显的聚集效应。  粉丝消费的上述表征内里有其文化逻辑与商业逻辑。  第一,粉丝生产性消费的文化逻辑,是其通过行使人造偶像的权力实现对现实与欲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