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荐(人)制度是起源于英国AIM市场最有特色的证券发行、上市机制和上市企业的质量保障机制,其实质是通过引入的第三方(保荐人)以其专业知识对上市公司进行辅导、推荐和监督,确保推荐的企业能够符合上市条件,并持续督导上市企业遵守市场规则和披露信息,从而实现整个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转。为了解决我国上市企业质量不高的现状,2004年2月1日正式实施《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以下称暂行办法),标志我国证券市场正式引入保荐制度。2008年12月1日,经修改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称《管理办法》)取代原《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并于2009年5月经再次修订,全面适用于主板和创业板市场,标志着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保荐制度。《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是对保荐制度运行五年以来经验的一次总结,对于保荐制度过程中出现的缺陷有所完善。然而由于证券发行管制依然存在;对于保荐人的定位、作用的认识有所偏差,导致保荐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同时保荐责任落实困难等原因。保荐制度在我国运行效果并不乐观,上市企业的质量状况依然严峻。保荐人在证券市场中扮演着证券发行上市“第一看门人”的重要角色。随着我们国家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作为在国外创业板(高风险)市场发挥巨大作用的保荐制度,能否发挥重要作用将成为创业板市场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保荐制度也是我国发行制度的重大变革的内容之一,对于改变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上市企业的质量,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实现证券市场资金的有效配置具有重大意义。因而有必要在保荐制度的运行机制分析基础上,对其缺陷进行进一步梳理和原因分析,从而进一步完善其内容。本文由前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构成,其中正文部分分为五章对保荐制度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第一章是保荐制度的基本原理,首先分析了不同角度对于保荐制度的定义,就保荐制度进行定性,介绍了保荐制度的内容构成和渊源。然后阐述保荐制度的经济学和法学的理论基础,为文章第三部分法律关系分析做好理论铺垫。最后在一般意义上对保荐制度所能实现的安全性、公平性和效率价值进行探讨。第二章是我国引入保荐制度的立法背景、和我国保荐制度的规范体系,其主要目的为下一步进行我国保荐制度的法律关系分析来做一个内容上的基础铺垫。我国保荐制度的引入是证券发行制度改革的一部分,寄希望通过保荐制度来实现市场对于上市企业的质量筛选,同时通过保荐责任机制的落实,持续监督上市企业对市场规则的遵守和信息披露。第三章是界定了保荐制度有效性概念,对我国保荐制度的各方法律关系进行了分解说明,指出我国的保荐制度体系由相互结合两个层面的多方法律关系所构成,一个层面是以保荐人和被保荐对象之间的委托合同为中心的多方民事法律关系;一个层面是以国家证券管理通过对保荐机构监管,实现保荐功能保证上市公司质量,最终实现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顺利运行。两者结合表现于保荐人的职责。通过分析从而推出保荐人的特殊性质、地位和保荐制度运行的有效条件。第四章针对保荐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这一部分内容运用中外比较的方法、历史的方法和制度分析的方法。从内容来看主要分为保荐资格的准入、保荐制度的运行和保荐职责的分担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结合保荐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阐述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得出其产生的原因。第五章是最后一部分,是针对上面分析得出的保荐制度有效性障碍,提出了立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