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法律中估值调整机制的履行规则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民纪要》第5条对估值调整协议进行司法规制,虽然规定如无其他无效事由则认定协议有效,但是该规定并不全面,导致估值调整协议陷入“实际履行不能”。例如目标公司完成对赌约定后投资方如何退出,未完成约定怎么继续履行估值调整协议;目标公司权力机构不履行减资程序,如何保护投资人利益;……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履行层面之问题。我国最高裁判机关发布的民商事裁判规则依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未彻底解决估值调整协议的疑难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估值调整机制的履行规则进行探讨。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各家观点进行梳理,力求在复杂的资料中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并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对比域外相关制度,发现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实证研究说明我国估值调整机制的争议案件越来越多,且履行规则不明确一直是司法裁判的难题,需要重点关注。本篇论文选取三个样本进行数据统计分别对估值调整协议效力(样本1)、估值调整协议实际履行情况(样本2)、估值调整协议未履行原因(样本3)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如下:一是我国投资方与目标公司签订估值调整协议的效力,经过了从“海富案”的“无效”,到“瀚霖案”的“部分有效”,再到“华工案”的“有效”,效力逐步放开,说明我国商事司法裁判更加尊重商事主体的意思自治;二是司法案例中仍有许多估值调整协议相关案件无法履行,有超过70%的案件未实际履行,只有不足30%的案件履行完成,说明我国估值调整协议的实际履行比例较低;三是估值调整协议的未履行原因,一方面是约定的履行条件过高导致无法履行,另一方面是约定内容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导致约定无效,也陷入“履行不能”。我国估值调整机制履行规则可能存在的困境如下:一是对赌条款的可履行性标准模糊不清,应当明确估值调整协议可履行性的实体标准和判断主体。二是协议履行与债权人保护存在冲突,估值调整协议的履行可能会侵犯债权人的利益,应当如何协调债权人保护与协议有效履行的冲突。三是现金补偿条款与资本维持原则存在矛盾,《九民纪要》规定“在目标公司有利润时,投资方还可以依据事实另行提起诉讼”,但是纪要规定的“另行起诉”属于民法的诉讼时效还是除斥期间,利润“补偿”的法律定性究竟是债权请求权还是利润分配请求权。四是股权回购条款与减资程序不具有操作性,只要目标公司没有完成法定减资程序法院就会驳回投资方股份回购的请求,表明减资程序是股权回购的必要条件,程序约束导致投资方就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平衡投融资双方的地位。以上模糊的处理做法易造成同案不同判的司法不公现象。针对估值调整机制履行规则的困境提出相关建议如下:一是秉持鼓励交易的商事裁判理念,法院审理估值调整协议相关案件时,应当尊重商业安排和意思自治,最大限度保护投资方的合理预期,避免不当裁判对资本市场的消极影响,维护资本市场交易的稳定性;二是重新认识公司法定资本制,建议引入“大分配”的概念,改进利润分配的标准,将净资产分配方式和利润分配方式进行对接;三是加快完善我国的优先股制度,进一步明确优先股的类别和股东享有的权利,允许公司利用估值调整机制融资时发行优先股,满足资本市场对类别股权的需求;四是以偿债能力作为估值调整协议履行的标准,解决债权人保护最重要的是公司清偿债务的能力,针对公司减资程序可以采用偿债能力测试,以此来平衡股东和债权人利益;五是探索“履行不能”时责任承担的柔性支付机制,目标公司未能达到约定的经营业绩时需要向投资方履行赔偿义务,本文建议用股权补偿的方式对投资方进行赔偿,这样既能避开减资程序的冲突,又能解决目标公司与投资方的实质争议,维护良好的商业投资环境。
其他文献
学位
目的:分析雪车项目比赛成绩的影响因素,探讨项目规律和制胜因素,为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出建议。方法:运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方法,结合雪车项目特征深入探讨其制胜因素。依据世界级雪车运动员的形态学、体能和专项技术等特点,系统分析影响雪车运动表现的运动员因素;依据文献资料和德国、韩国雪车备战经验,对雪车竞赛中影响最终成绩的环境、设备及规则等非运动员因素进行全面梳理。结果:1)运动员因素是主体。应注重
当下,我国快递行业蓬勃发展。多元化快递代收模式的出现既解决了快递员“最后一公里”投递的烦恼,也为收件人收取快递提供了灵活变通的空间。然而,快递代收在实际操作中也显露出诸多弊端,并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快递公司和快递代收主体的不当代收行为衍生出了强制代收、快递丢失、破损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快递代收法律关系主体之间互相推诿、纠纷不断,收件人的正当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甚至出现诉求无门的情形。究其根本原因,主
随着国务院出台鼓励社会资本加入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文件后,社会资本主体响应号召,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服务行业,由政府牵头和社会资本方共同建立的养老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公私合作)模式开始在我国逐步推行。作为一项新兴养老模式,养老PPP模式推行的时间尚短,从模式的运行的主要环节来讲,该模式产生了社会资本参与完成养老公共服务任务的公私法相融合的新型法律关系,
帮助犯是帮助正犯实行侵害行为并可能造成法益侵害结果的一种共犯形态,帮助犯概念的存在就是要对司法实践中的帮助犯行为进行归责,帮助犯归责的前提是帮助行为与实行行为及法益侵害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判断,而帮助犯与正犯的因果关系又不同,有其特殊性,不适用条件关系公式,而且对于帮助行为是否可罚的限度也要严格区分,以保证司法公正。所以本文讨论帮助犯的因果关系问题,从而明晰帮助犯的归责问题。本文共有四章内容进行详细
学位
无论是英美法系的辩诉交易、大陆法系的认罪协商抑或是如今中国模式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其设置的初衷都是为了缓解如今“诉讼爆炸”之现实需要。自2018年我国在《刑事诉讼法》中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确立为基本的刑事司法制度后,理论界与实务界都对该制度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涉及认罪认罚制度适用的各个阶段,其中,适用认罪认罚案件的被告人上诉权该如何行使的问题存在较大的争议。以效率作为立身之本的认罪认罚制度一旦
近几年来,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诉讼也逐渐发展成为人民检察院为维护国家和社会环境公共利益、发挥自身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作用的特有方式。2017年之前,我国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诉讼被分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两类,2018年“两高”发布的司法解释中首次提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至此,我国检察机关在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时,又增加为包括刑事附带民事环境公益诉讼在内的三种具体
预约合同因其具有提前锁定交易机会、固定协商成果的功能而被广泛运用于商品房市场交易中,近年来随着商品房市场的日益火爆,品质房源一房难求,相应的购房机会也是稍纵即逝,预约合同因其可预先固定交易机会的特点正好迎合了市场需求而被广泛运用于商品房交易。而作为一种大量存在的合同类型,《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依然过于笼统,宣示性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关于其效力和违约等方面学界依旧争议尚存,导致实践中对于商品房预约纠纷的
慈善捐赠人知情权是慈善捐赠人获取慈善信息的依据,也是我国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目前我国对慈善捐赠人知情权的保障主要是靠完善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对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行政监管和社会组织监督来预防慈善捐赠人知情权遭受侵犯,但是对慈善捐赠人知情权受到侵害时如何进行有效的救济缺乏细致的规定。为解决我国慈善捐赠人知情权保护立法不完善、监管不到位、救济不充分等问题,从立法角度来看,应从进一步完善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