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氏伤科推拿手法”在气滞血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骨介入治疗术后近期疗效的回顾性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162282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运用数据挖掘,对病历进行检索并设立随访,回顾性分析“叶氏伤科推拿手法”在气滞血瘀型KOA肌骨介入治疗术后近期的疗效。2、比较分析“叶氏伤科推拿手法”与不同干预措施联合在气滞血瘀型KOA介入治疗术后疗效差异。方法:1、通过HIS系统、医渡云系统检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内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肌骨介入治疗并符合纳排标准的气滞血瘀型KOA住院患者。收集病历信息,采集相关资料,整理患者入院时、出院即刻的WOMAC关节炎指数评分、VAS疼痛量表评分、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并电话随访患者治疗后的近期情况(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2、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归纳,将肌骨介入治疗作为基础治疗,根据患者联合应用其他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以下6组:A组:肌骨介入治疗+镇痛治疗;B组:肌骨介入治疗+针刺治疗+物理治疗+镇痛治疗;C组:肌骨介入治疗+叶氏伤科推拿手法+针刺治疗+物理治疗+镇痛治疗;D组:肌骨介入治疗+叶氏伤科推拿手法+针刺治疗+物理治疗;E组:肌骨介入治疗+针刺治疗+物理治疗;F组:肌骨介入治疗。3、选取4个时间点(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对6组患者的量表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叶氏伤科推拿手法”在气滞血瘀型KOA肌骨介入治疗术后的疗效,进行讨论分析,比较不同干预措施间疗效差异。结果:1、本次研究共收集有效病例323例,男性占20%(63人),女性占80%(260人)。主要年龄段集中于年轻老年人以及中年人,占比分别为57%(184人)及29%(93人),其中超重患者达到48%(156人),肥胖患者达到33%(105人)。发病以双侧发病患者较为多见,占68%(219人)。压痛点在左、右膝中分布基本相似,常出现压痛部位根据频率依次为:鹅足囊、膝关节内侧间隙、膝关节表盘法4点方向、8点方向等。2、研究结果(1)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即刻量表评分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各组治疗后VAS、WOMAC、膝痹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各组治疗后即刻与治疗后3个月量表评分组内比较,结果显示:(1)VAS评分:A、B、C组治疗后3个月显著低于治疗后即刻;D、E组治疗后3个月显著高于治疗后即刻,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2)WOMAC评分:C、D、E组治疗后3个月显著高于治疗后即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3)膝痹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A、B组治疗后3个月显著低于治疗后即刻评分;D、E组治疗后3个月显著高于治疗后即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两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3)比较各组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VAS、WOMAC、膝痹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6个月各组的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后3个月评分,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4)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即刻组间VAS、WOMAC、膝痹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差值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组间两两比较后,A组VAS评分差值显著低于C组(P=0.003);C组WOMAC评分差值显著高于D组(P=0.008);A、D、F组膝痹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差值显著低于C组(P<0.05),B、D、E组膝痹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差值显著高于A组(P<0.01)。(5)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后3个月组间VAS、WOMAC、膝痹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差值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组间两两比较后,A组VAS评分差值显著高于B、C、D、E、F组(P<0.01),B、C组VAS评分差值均显著高于D、E组(P<0.05);E组WOMAC评分差值显著低于A、B、C、D组(P<0.01),A、B组WOMAC评分差值均显著高于D、F组(P<0.05);A、B、C组膝痹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差值显著高于D、E组(P<0.01),C、F组膝痹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差值显著低于A组(P<0.05)。(6)各组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组间VAS、WOMAC、膝痹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差值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组间两两比较后,D组VAS评分差值显著高于A、B组(P<0.01);A组WOMAC评分差值显著低于C、E组(P<0.01),D组WOMAC评分差值均显著高于A、B、C、E、F组(P<0.05);膝痹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差值虽显示有差异,但是经两两配对检验矫正后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气滞血瘀型KOA肌骨介入治疗术后联合其他干预措施近期疗效显著、稳定。2、不同干预措施中镇痛药物应用对疗效影响最显著,但疗效维持时间较短,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使用。3、在气滞血瘀型KOA肌骨介入治疗术后不同干预措施比较中,“叶氏伤科推拿手法”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在治疗后维持治疗效果最佳,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KOA患者可因膝关节疼痛引起反应性肌张力增高、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KOA发生膝内翻畸形时,膝关节中软骨表面、半月板所受应力较正常生理状态发生变化,内侧间室处于高负荷状态,胫骨高位截骨是“骨正筋柔”理论指导下的代表保膝措施,手术结束后,恢复下肢力线,纠正内翻畸形,膝关节周围软组织逐渐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内侧间室应力发生改变。研究目的:实验一:探究基于“骨正筋柔”
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设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津沽伤科推拿结合肌内效贴疗法对颈性眩晕患者的各种疗效指标的干预情况,从而对津沽伤科推拿结合肌内效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按照本课题研究制定的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筛选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的颈性眩晕患者60例,将患者基本信息输入SPSS22.0数据库,应用SPSS22.0将患者随机
目的:本课题在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辨病相结合思想的指导下,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CKDG2A2-3期脾肾气虚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通过分析药物干预前后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的差异,包括实验室检测指标、中医证候评分以及治疗效果,以便更好地控制蛋白尿水平,改善肾功能、肾脏纤维化程度,延缓疾病进展,为CKD的早期防治及预后改善提供诊疗思路和临床借鉴。方法:选取符合CKDG2A2-3期脾肾气虚兼血瘀证诊断标准的患者共
目的癌因性疲乏,即与癌症相关的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癌症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它发生快、持续时间长,严重损害肿瘤患者的身体机能并加重其心理负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中对CRF的干预手段有限且效果不够显著。此次临床研究通过观察升阳益胃汤合三仙汤加减治疗气虚型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最终达到改善肿瘤患
中医体质体质的形成是由先后天共同决定的,体质是一种在生理结构、功能活动、心里性格上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质,但这种稳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临床上阳虚型肌少症患者最为常见,有研究表明阳虚型老年痿病患者高达67%。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又称肌少症,是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的一种综合症,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的慢性病。近年来的资料分析表明,世界人口老龄
目的:观察夹脊穴针刺联合腰椎斜扳手法治疗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联合治疗方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门诊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依照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筛选出85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患者在治疗期间所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3例)。两组患
目的:骨骼肌减少症是一种进行性全身骨骼肌肌量、肌力减低伴机体功能减退的,造成老年人群摔倒、活动障碍、衰弱甚至死亡等一系列不利后果的疾病,其与増龄密切相关,属于中医中“痿病”的范畴。随着全球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近年来国内外对骨骼肌减少症做了大量研究。但目前鲜有中医对骨骼肌减少症的认识的研究,本课题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对老年骨骼肌减少症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及中医症状赋分,了解骨伤科老年骨骼肌减少症病例的中
目的:观察加味苦参汤坐浴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因肛周脓肿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8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人。两组患者接受同样的入院检查、术前准备及手术方法,治疗组术后予加味苦参汤坐浴,对照组予1:5000的稀释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及术后伤口疼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通督醒神”康复方案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此获得本治疗方案干预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研究纳入患者均来源于2020年6月到2021年1月参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督醒神”康复方案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的循证优化研究课题组。采用中央随机方法进行区组随机,将符合纳排标准筛选后的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配至
目的:评价并比较两种针刺方法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疗法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旨在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式,以便推广应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将其中符合纳排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A组、试验组B组,每组各40例。三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于术后2个小时时分别给予试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