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且能与绝大多数陆生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的土壤微生物。有研究表明AMF在植物适应重金属铬污染胁迫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是一类存在于植物根际范围内,能够通过自身分泌或者诱导植物产生生长调节剂等途径来提高植物在逆境(如干旱、盐渍等)中耐受性的细菌类群,其常与AMF共同作用,在植物体生长以及抗性形成方面具有功能性。有研究表明AMF协同PGPR对植物耐受干旱、有机污染(如石油)胁迫有积极作用,而目前关于不同土壤酸碱度条件下AMF以及AMF-PGPR对植物铬耐性方面的协同研究却相对匮乏。本研究通过对蒲公英生物量、生理指标以及对矿质养分吸收的测定证实了AMF-植物共生体及协同PGPR在蒲公英生长和铬耐受方面的积极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了在外源添加六价铬条件下,不同酸碱度土壤中接种AMF(Rhizophagus irregularis BGC AH01,Ri)对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生长和铬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F可以通过提高宿主植物对矿质养分(主要是P)的吸收促进植株生长,稀释了植株体内的铬浓度,缓解铬对蒲公英的毒害作用;AMF接种还降低了蒲公英叶片脯氨酸含量,提高了蒲公英的铬耐性。在碱性土壤上接种AMF对于蒲公英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最大,酸性土壤其次,中性土壤最少。(2)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了在外源添加六价铬条件下,不同酸碱度土壤中接种AMF(Ri)、PGPR(Bacillus mucilaginosus,Bm)以及同时接种Ri和Bm对蒲公英生长及铬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接种处理在酸性和中性土壤中提高了AMF的菌根侵染强度,而碱性土壤抑制了Bm的活性。通过PGPR溶磷解钾以及AMF促进植株吸收磷、钾的作用,使酸性和中性土壤在接菌处理以及碱性土壤接种AMF处理下促进了蒲公英生长,提高了生物量,稀释了植株内部铬浓度,缓解了铬毒性,降低了叶片脯氨酸含量,提高了蒲公英铬耐受性,进而提高了土壤铬去除率。本研究揭示了AMF以及PGPR对蒲公英生长和铬耐性的影响,即通过改善植物磷营养,稀释铬在蒲公英体内的浓度,从而提高植物生长和铬耐性。研究结果为AMF及PGPR在不同酸碱度铬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方面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