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语言装饰的手段。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以Lakoff和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为标志的现代隐喻理论。该理论的提出完成了隐喻研究的“认知转向”(Steen, 1994:3)。该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认知手段,是概念的。隐喻不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中,而且存在于日常语言中:“隐喻无所不在,人类的整个概念系统都是建立在隐喻基础之上的”(Lakoff & Johnson, 1980: 3)。所以现代隐喻理论中的隐喻指的就是概念隐喻。它是人类借助具体概念理解抽象概念的一种思维方式。现代隐喻理论认为,人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表达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空间概念得以实现的。人们注意到,在不同的语言中人们往往借助具体的空间概念理解和表达抽象的时间概念。人们借助空间概念来对时间概念进行隐喻性理解是一个普遍的认知过程(Alverson 1994)。然而对这种普遍的认知现象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英语中(如:Clark 1973, Traugott 1979, Malotki 1983, Lakoff 1990, 1993, 1994, Alverson 1994),而其它语言中的研究还很不足。鉴于此,本文力图通过现代隐喻理论对汉英时间的空间隐喻进行对比研究,以此从汉语角度支持对上述隐喻认知现象普遍性做出的论述。除引言和结论外,本文分三章。第一章讨论了本文的理论背景即现代隐喻观及概念隐喻与时空概念的关系。现代隐喻观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的,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人们的深层思维。这一点从以下三方面得到体现:隐喻的本质,隐喻的运<WP=68>作机制,及隐喻的一个重要特点系统性。就隐喻的本质来说,隐喻是以一种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就其运作机制而言,隐喻是跨概念域的映射,这种映射呈非对称性,因为它是从源域(具体的)映射到目标域(抽象的)。这种映射导致了隐喻的一个重要特点系统性。隐喻是人类认知重要的和基本方式之一。很大一部分隐喻来自空间概念,从语言发展和儿童先学会表示空间概念,后学会表示时间概念这一事实联系起来看,可以做出推论:在儿童认知发展的连续体中,空间概念的形成先于时间概念(Akhundov 1986)。因此空间方位对人类思维,尤其是对时间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通常用空间概念,隐喻化地理解时间概念。时间的空间隐喻似乎具有普遍性。第二章对时间的空间隐喻进行了汉英对比分析,以便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从汉语角度论证时间作为空间隐喻的普遍性。总的来说,时间通常被概念化为运动中的事物,因此许多人在谈论时间时都会使用概念隐喻“时间的经过是运动”。此隐喻可从水平层面和垂直层面得到例证。在占主导地位的水平层面上,Lakoff和Johnson (1999)使用表示位置的词“前—后”来表述人们对时空关系的感知,通常“前”表示“将来” ,“后”表示“过去”。Lakoff提出了英语中的“时间的经过是运动”隐喻的两种特殊变体“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时间在动”的观点是观察者相对于时间来说是静止的,时间是运动的物体,它们面朝观察者的正面从未来移向过去。如The Christmas is approaching, The year went by quickly. 在汉语中我们发现了类似的例子,如“将来”,“未来”,“光阴似箭”,“目前”,“以前”,“去年”等等。“自我在动”的观<WP=69>点是时间是固定的位置,是可测量的有限的空间;观察者在移动,从过去经过这些固定的位置移向未来,如Mary passed the time happily, We’re coming up on Christmas. 汉语中类似的例子,如:“共和国走过了五十五年不平凡的历程”,“他即将步入中年”,等等。这两种变体除了在隐喻中得到体现,也存在于“事件代表时间” 的转喻中,如The concert is approaching, Harry had a heart attack during the rock concert, “大考快要到了” ,“到考试前再读就来不及了”。上述两种变体通常是分别运作的,但有时它们也会同时出现在同一个语言表达式中,如:within the coming weeks, “华夏大地何时送走春天步入是天呢?”汉英在水平层面上对时间隐喻的对比研究表明,Lakoff提出的“时间的经过是运动”的两种变体同样也适用于汉语。中英在语言上和文化上都存在很大差异,但它们却共享同一个“时间作为空间”隐喻,这是对此隐喻跨语言跨文化普遍性的佐证。然而汉英在此概念隐喻下的一些具体的隐喻语言表达上也存在着差异。如英语中“前”表示“将来”,“后”表示过去,而汉语中“前”除了表示“将来”,有时也表示过去,“后”表示“将来”,如“前天、后天”。这一点通常会使操英语者认为中国人是面对过去的。除了在水平层面上,中英在垂直层面上对时间的空间概念化也存在着相似性,如“上”表示“较早”或“过去”,“下”表示“较晚”或“将来”,如英语中的家谱图中“上”代表ascendant, “下”代表descendant, 汉语中有“上半夜”,“下半夜”,“上辈”,“下辈”,“上半天”,“下半天”,“上月”,“下月”。但英语中这类隐喻的语言表达不像汉语中那么丰富。英汉两种语言在垂直层面上的表达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如英语中“上”通常还指“将来”和“现在”,“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