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法典抵押财产转让规则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p1012m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抵押财产转让规则的制度设计上,《民法典》第406条并没有延续《物权法》第191条的限制转让规则,而是承认了自由转让规则。这一改变不仅兼顾了抵押权人的利益,也极大地满足了抵押人和受让人的需求。另外,也做到了物尽其用,极大地促进了物的流转。但是抵押财产自由转让规则仍有不明确的地方,这可能导致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会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亟待完善与解释。正确理解并适用抵押财产自由转让规则,对促进物的流转,发挥此规则带来的最大效益,乃至对我国营商环境的优化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在通过梳理抵押财产转让规则在立法上的沿革,借鉴传统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对抵押财产转让采用的经验,并结合理论上学者的观点与司法实践中的做法来陈述自己的观点。第一部分为抵押财产转让的理论基础。本部分首先对抵押财产限制转让规则进行检讨,阐明抵押财产限制转让规则的弊端与不足之处;然后介绍典型传统大陆法系国家对抵押财产转让规则的规定;最后介绍我国《民法典》采用“自由转让主义”的意义、支撑自由转让规则的相关理论和制度以及适用对象。第二部分为抵押权追及效力的展开与阻断。本部分首先对抵押权的追及效力进行文义解释,阐述抵押权的追及效力作为一种独立效力的理由;其次分别对不动产抵押权、登记动产抵押权、未登记动产抵押权的追及效力展开论述;最后论述抵押权的追及效力并不是没有例外的,在因特定的原因出现时,追及效力将会丧失。第三部分为当事人约定禁止或限制抵押财产转让的法律后果。禁止抵押财产转让的约定,不能发生禁止抵押财产转让的法律效果,但可根据法律行为无效的转换原理,转换成限制抵押财产转让的法律效果。限制抵押财产转让的约定具有登记能力,并且该约定在登记后可以产生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在限制转让的约定登记后,即使抵押人违反约定转让抵押财产的,抵押权人并不能一概地否认转让不发生物权效力,只有在证明自己利益受损时才可主张。未经登记的限制转让约定仅在当事人之间产生合同法上的约束力,恶意受让人不受未经登记的限制转让约定的约束。第四部分为抵押财产自由转让模式下当事人利益的救济途径。《民法典》第406条第二款对抵押权人救济权的性质没有明确,也没有规定受让人在利益遭受损失的救济方法。本部分通过体系解释的方法,论述在抵押财产自由转让模式下,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时的救济途径问题。抵押权人在因利益受到或者可能受到侵害时,可主张将抵押人转让所得的价款进行优先受偿,也有权行使抵押权保全请求权。受让人在遭受抵押权人的追及时,除了可通过合同法上一般的债权请求权进行救济之外,还可以依据《民法典》第524条第一款的代替债务人清偿的规则进行救济。
其他文献
不转移占有的抵押权历来备受推崇,是担保物权种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担保方式,享有“担保之王”的美誉。其中的抵押物转让规则,更是学界和司法实务界重点关注内容。关于该规则的理解与适用,存在着各种争议,尚未形成统一共识。伴随着《民法典》的出台,前述争议得到部分解决,但仍留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文以《民法典》第四百零六条为依据,以抵押物转让中抵押人处分权、抵押权人抵押权和受让人交易安全保护为主线,展开对该规
学位
当公司进入重整程序后,由于无法准确判定公司资产状况、偿付能力导致公司经营管理决策权出现混乱。然而破产重整程序旨在通过保持公司的继续经营、重组公司营业、调整债权债务关系使得困境公司摆脱危机,因此需要立法预先合理设计在该不确定状态下的权力配置。目前,我国《企业破产法》规定在重整期间以适用管理人管理模式为主。只有在符合一定条件下才能适用债务人自行管理模式。但是实践中出现了将重整作为减少不良贷款的工具、对
学位
人民陪审制作为我国审判领域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政治和司法的两方面属性。作为一项政治制度,它是人民主权的在司法中的体现,要在普通民众中广泛选取非法律职业人士参与审判,而作为一项司法制度,人民陪审制又隐含着人民陪审员能够提高审判质量的期待。人民陪审员非职业性和民主性的现实与对人民陪审员提高审判质量的期待之间形成矛盾,而法官对人民陪审员恰当的指引提示则可以有效化解这一矛盾。本文从化解这一矛盾的角度出发,
学位
文章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逮捕制度的基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控制捕后羁押期限的一般要求。逮捕的主要功能为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在特定条件下也可用于预防被追诉人实施新的危害行为。逮捕的立法设计和司法实践应当始终遵循程序法定原则、司法审查原则、比例原则以及权利救济原则的要求,因此,捕后羁押期限应当事先由法律作出明确规定,随后由中立主体通过符合诉讼构造的程序进行审查,并且,不
学位
人民调解协议是双方当事人所达成的合意。未经司法确认的人民调解协议具有特殊民事合同的效力,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当事人可以反悔并选择通过诉讼来维护权益。当前,法律允许当事人就人民调解协议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实践中,当事人选择就原纠纷提起诉讼的情形也时有发生。依据处分原则,当事人诉求决定法院审理范围。所以,法院应当尊重当事人的程序处分权,依据当事人诉求展开案件审理。在必要时,为实现纠纷一次性解决,法院可尝试
学位
因为发放高利贷可以带来极大的经济利益,发放高利贷牟利的行为越来越猖獗,高利率带来的高债务侵害了金融市场秩序以及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由高利贷的暴力索债的手段,造成了故意伤害、非法拘禁、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给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长期以来,立法上并未对高利贷行为规制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得关于高利贷的规制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备受争议。自2019年,两高、两部联合发布的司法指导性文件,以统一司法标准,将高利
学位
为提高中文立法文本翻译质量,进而促进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与各国法律文化的交流,本文拟对中文立法文本的英译表现进行一种新的探索。迄今为止,许多学者从翻译理论的角度对立法文本的翻译进行了研究,此外,也有一些学者从翻译策略、立法语言和翻译主体性等角度研究立法文本的翻译。从研究历程来看,国内对立法文本的翻译研究很多,但以翻译美学的角度来研究立法文本的却很少。本文从翻译美学角度来研究中文立法文本的英译本,
学位
我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其中第六编继承编是尊重私人财产自由、维系亲情伦理、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法律规范。遗赠是遗赠人以遗嘱方式处分遗产的行为,对实现遗嘱人的遗嘱自由、减少遗产继承纠纷、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莫大的意义。关于遗赠的法律效力界定在《民法典》颁行之前就是学界讨论的热点,并主要存在债权效力说、物权效力说和独立于物权、债权的受遗赠权效力说三种学说。
学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而文化是影响我国国民就业重要的因素之一。孔子于春秋时期创立儒家学说,自汉代起,儒家文化就一直作为正统思想被统治者所重视,其思想在无形之中塑造了人们的传统信念和价值观,进而影响着人们的经济决策。本文将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中2014和2016年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使用流行病学方法估计了儒家文化传统对劳动者就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1)使用各地区明清进士密度衡量的儒家文化显著提高了劳动
学位
法律产生和传播的工具是语言。作为反映立法者真实法律意图的关键成分,但书是现代法律语言中使用率非常高的一种句子形式。到目前为止,鲜有学者对立法文本中但书翻译进行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目的论理论,立足于《民法典》这一语料基础,以平行语料库为研究工具,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所选立法文本中但书表征形式及其英译问题。研究发现:(1)汉语立法文本中的但书多有显性标志词语,但是也有例外。因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