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类受体胞质激酶STRK1磷酸化状态对其功能影响分析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anh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主要且高产量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食。盐胁迫严重危害水稻的正常生长进程,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不良因素之一。前期研究发现STRK1(Salt tolerance receptor-like cytoplasmic kinase1)作为酪氨酸激酶能够磷酸化CatC的Tyr210并激活CatC,调控水稻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平衡,从而提高水稻耐盐性。然而对于信号转导过程中STRK1的磷酸化状态对其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为了探究水稻类受体胞质激酶STRK1磷酸化状态对其功能的影响,分析了STRK1的磷酸化位点在STRK1至CatC的信号传递过程中的功能,并取得以下具体研究结果:(1)通过体外纯化STRK1与CatC蛋白并进行体外磷酸化反应,然后将反应后蛋白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磷酸化位点。鉴定到STRK1的自磷酸化的氨基酸位点共有23个,其中17个丝氨酸位点、3个酪氨酸位点和3个苏氨酸位点。尤其是3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Y82,Y240和Y258)的鉴定结果暗示,在STRK1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中可能存在酪氨酸级联磷酸化的信号转导模式。(2)为了确定STRK1与CatC的互作区域,将CatC分为三个区段,分别是N-端(CatC-NT)、催化活性中心(CatC-CD),C-端(CatC-CT)。通过酵母双杂交发现,STRK1主要与CatC催化活性中心(CatC-CD)区段互作,而且STRK1和CatC中已鉴定的单个磷酸化位点突变对二者的互作没有影响。(3)为了探究STRK1内参与信号转导的关键磷酸化位点,重点构建了STRK1的3个酪氨酸位点模拟去磷酸化突变(Y82,240,258F)的载体,然后在体外纯化蛋白进行了体外磷酸化反应。研究结果初步发现,STRK1的3个酪氨酸位点(Y82,Y240和Y258)的突变会影响其磷酸化底物CatC的能力,说明STRK1中的3个酪氨酸位点在磷酸化的信号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具体由3个酪氨酸位点中的哪一个或几个位点起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4)为了获得STRK1的缺失突变体以用于表型恢复而体内验证以上结果,构建了STRK1的CRISPR/Cas9敲除载体并水稻转化,得到了STRK1的不同敲除突变体strk1-1和strk1-3。盐胁迫表型分析发现,敲除突变体strk1-1和strk1-3均显著降低了水稻的耐盐性。随后,通过自交及分离后代的鉴定,成功筛选到了不含T-DNA的STRK1敲除突变体strk1-1和strk1-3,可用于后续体内验证STRK1磷酸化状态对其功能的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在体外鉴定到了STRK1的自磷酸化位点,并通过酵母双杂交确定了STRK1与CatC的催化结构域相互作用。体外磷酸化分析又进一步确定,STRK1内的3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突变会减弱其磷酸化CatC的能力,初步说明该位点在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通过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手段成功获得了STRK1的敲除突变体strk1-1和strk1-3,为后续在体内验证STRK1磷酸化状态对其功能影响奠定了材料基础。
其他文献
材料的腐蚀疲劳是指在腐蚀介质和疲劳应力的交互影响下,材料发生脆性断裂的行为。腐蚀失效问题是导致桥梁缆索未能在设计基准期内安全服役的主要原因之一,处于交通荷载作用下的缆索,其腐蚀疲劳耦合效应将诱发更加严重的断丝问题,因此,研究缆索钢丝的腐蚀疲劳行为,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平行钢丝索为对象,通过试验分析了锈蚀钢丝腐蚀作用与疲劳荷载的交互影响,并针对悬索桥吊索开展了考虑腐蚀疲劳效应的寿命评估,所
2007年9月底,我随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考察了乌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第一梯级龙头水电站洪家渡水电站、第三梯级索风营水电站和正在建设中的下游构皮滩水电站。
随着我国公路工程的发展,隧道工程的数量和里程不断增加。相应的,隧道养护检查工作量增长迅猛,而衬砌结构的质量决定着隧道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因此,公路隧道的质量检测工作就尤为重要。而传统的检测方法在检测过程中多依靠人工进行,部分部位检测需要架设支架,检测过程会影响隧道正常运营,检测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在公路隧道工程中,用探地雷达检测结构质量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手段,但是常规的雷达检测方法多为人工手持雷达天线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旅游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伴随我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城乡差距日益拉大,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就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支持、引导乡村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本文以潍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访问调查法,在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潍城区乡村旅游发展
实验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探讨高压氧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脊髓损伤后的治疗效果及髓鞘再生和细胞凋亡的调节机制。实验方法取90只雌性SD大鼠,体重约250g,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高压氧治疗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18只。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只进行椎板切除,但未伤及脊髓,术后采用普通空气和生理盐水治疗;脊髓损伤组大鼠在椎板切除后,用改良型Allen打击
本文以塔里木河中游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从克隆生态学的角度,采用挖掘法、高压冲洗法及断根胁迫实验,研究了胡杨在资源异质环境中的风险分担和资源觅养及资源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