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普鲁小说中的动物书写与生态伦理研究

来源 :王宇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foo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安妮·普鲁以地域特色、生态书写闻名于世,至今已近九十高龄,仍笔耕不辍。她创作的十多部作品,表现出对传统、自然、地域等关键词一以贯之的关注。在安妮·普鲁的生态王国之中,丰富的动物意象既是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具备深刻的生态内涵,传递出作家的多元价值观念。全面把握普鲁的动物书写能够重新审视在不同生态维度内人与动物的关系,深入作家普鲁的伦理意识,展开现实语境下人与动物伦理新型秩序的期待。本文选择安妮·普鲁三部生态色彩浓厚的作品《船讯》《老谋深算》《树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展开文本研究,归纳研究作品之中的动物问题与生态伦理表达,结合后殖民生态理论、创伤理论展现文本中人与动物所共同面临的伦理困境和伦理选择,全面挖掘作品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正文分为四章。绪论部分简述选题的缘起,对普鲁创作情况、研究现状等内容做出相应的梳理,对文题所涉及的概念术语予以界定,阐明文章的研究意义、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一章分析普鲁小说中动物的主要谱系与文本呈现。普鲁将诸多复杂问题的思索聚焦于文本中的动物、人与动物的关系上,通过动物意象的描绘以及人类与动物相处方式的阐释来构建表层情节结构,二元对立是普鲁式动物书写的典型特征:一方面,动物形象分化出生命主体和文学符号两个阵营,表现了普鲁动物形象谱系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人类与真实动物、符号动物轮番交锋,演绎出“看与被看”和“和谐共生”两种伦理关系。这样的文本呈现形成了普鲁独特的动物书写风格,能够向自然书写发力,也能够在整体生态视域下自省和批判。第二章论述普鲁小说中的动物书写与生态诗意栖居伦理,在安妮·普鲁的作品中,动物生存危机的演化与人类诗意栖居理想的重建是正相关的,它们构成一条双线程的叙事线性线索。当动物暴力书写成为人类被阉割理性意志的鲜明指认,一个关于诗意栖居的理想同样面临陷落。在这个意义上,人们于动物生存困境之中预见自身前途的危机,选择重建伦理意识,积极探寻保护动物的策略机制,令诗意栖居理想复现。动物的存在对生态秩序重构有着重要的作用,即动物能够升华人类的栖居理想升华:一方面,动物伙伴的陪伴带有治愈性,让人物走出创伤记忆,摆脱秩序混乱,完成秩序重构;另一方面,神性动物显示出一种超越性,它们复写了自然的神圣色彩,启迪人物建立起一种与自然在情感维度上的“生态共鸣”。第三章把握普鲁小说中的动物书写与后殖民生态伦理。后殖民生态视野下的动物再现难以摆脱“他者化”的再现形式。这一方面是殖民者动物化隐喻的指认,使得他们变成了殖民者欲望凝视下的另类。另一方面让印第安原住民陷入了身份危机,他们的文明无所依傍,被帝国话语一再消解、颠覆。其次,物种秩序的失衡是作品后殖民生态伦理的又一症候,作家主要以两种形式反映这一症候:其一,通过书写人类暴行,阐释殖民统治下强烈的非理性意志,其二,借助文本中的动物寓言,指向资本开发与权力规训在后殖民地的贻害。最后,生态危机在另一个层面向入侵者的自我同一性发起了挑战,在“入侵”与“守望”的伦理冲突中,自然形象不再是入侵者眼中用暴力统治就可战胜的,迫使入侵者及其后代在后殖民时代反思“前途何在”。第四章聚焦普鲁小说中的动物书写与生物共同体伦理,在文本内外两个世界探究安妮·普鲁的生物共同体意识。就文本内部而言,安妮·普鲁在能够正视人的动物性的同时也对动物充满同情,这与动物福利论的伦理主张不谋而合,尽管其伦理观也存在生态保护策略“乌托邦”化、动物形象他者化的局限性,但是三部作品形成了一部动物伦理发展年鉴史,成为现代社会动物伦理发展脉络的镜像观照。在文本之外,普鲁的动物书写提供了新的伦理指南,它首先要求现代社会能够建立起多维开放的人类认知体系,正确看待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的对立并重新审视种种动物问题,其次展望了一种和谐共生的动物伦理秩序,这要求人类完成”去人类中心化”的艰难转型,从而拥抱生物共同体的新理想。结语部分指出,安妮·普鲁一个心怀热忱的“动物发言人”,她在作品中创造出了由多样谱系打造的独特动物世界。安妮·普鲁笔下的动物是诗意栖居的参与者,是后殖民生态问题中动物化的隐喻,也是生物共同体语境下一种崭新生物观的昭示。生态诗意栖居伦理、后殖民生态伦理和生物共同体伦理阐发了三个维度的生态伦理问题,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这三个层面一一对应。它们各自独立又有所交叉,显示出由自然至社会及至意识形态领域的螺旋性上升。从现实角度而言,动物书写是介入普鲁生态研究大主题下的小切口,有助于探寻更加真切有效的生态解困之道。从研究角度而言,动物书写可以将更多服膺于生态写作的作家作品中的动物意象群加以归纳、整理、分析研究,把握其中的共性规律。
其他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出现了大量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例。如何正确识别、评估和管理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对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相关科室医生而言充满挑战。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联合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基于当前的最佳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来自中国一线诊治新型冠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经验,经全国多家医院神经科、感染科专家共同讨论,制订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期刊
物理是高中基础教育的重点学科。本文对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知识特点进行了研讨,同时结合研讨结果分析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探讨提高初高中衔接教学力度、优化实验组织和设计、重视开放性内容探究等策略。为教师组织高质量教学活动带来启发。
期刊
期刊
期刊
英语阅读是小学英语的一个主要内容,它能使小学生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但是,由于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有限,所以在小学英语的教材和教学方式上,要适应学生的能力,就有了分级阅读。
会议
医改督查是伴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而产生,旨在推进改革举措落实,促进医改不断深化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其在实践中的运作已有十余年,对于医改政策效能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医改进入深水区,触及深层次矛盾使得这一改革进程趋缓,而医改督查则在一定程度通过资源协调与强化问责能够助力医改攻坚克难。当前基于医改督查的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实践,难以借助完备的制度体系与运作机制研究提升其自身效能。基于此,本文以医改督查
学位
教学反思是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尤其是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初任教师,更是重中之重。初中初任语文教师由于教龄短,缺乏教学经验,对于教学中出现的各种语文教学问题难以独立、有效、及时地解决,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处于亟待发展的阶段。如何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实现专业化发展,成为初任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以初中初任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初中
学位
煤矿地质工程勘察工作中,如果不能对水文地质进行有效的研究与分析,将会对煤矿地质工程勘察工作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分析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察造成的危害以及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一定的勘察对策,目的是提高煤矿地质工程勘察水平。
期刊
近年来,玉米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比例也不断增加,种植面积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做好玉米生产管理工作,不仅能有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还能为畜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文章在明确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重要性基础上,分析不同病虫害类型及其危害,结合病虫害发生原因,分析较为常见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相关生产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为促进玉米产业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期刊
重大海难事故是对海上人命安全、海上通航秩序和海洋环境等公共利益产生威胁的重要隐患。国家主管机关出于维护本国海洋环境、海上交通安全等公共利益的迫切需要,更多地介入到海上事故中,依靠强制力,实施强制性救济措施。因此有学者将其称为“强制救助”。主管机关实施的行为客观存在,需要研究分析主管机关“强制救助”行为的法律性质。对于海事主管机关“强制救助”行为法律性质的研究,本文第一章从“强制救助”的行为界定出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