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重视新闻宣传工作、重视党报生产。通过建党初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延安前期这三个历史时期的办报实践经历与对苏联党报理论的吸收,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中共已具备了建立其党报生产体制的条件。延安整风运动发起于抗战时期的延安这一特定历史情境下。延安受众的构成、内忧外困的局面及共产党员人数激增、党内思想不统一等问题使得中共迫切需要开展一场整风运动来打破僵局。整风运动的发起及演变过程,体现出中共对革命工作的种种诉求。中共党报生产体制,便是在此背景下形成的。整风运动的影响最直观地反映在党报组织结构的转变上。延安党报通过明确与党组织的归属关系,确立了党对党报的一元化领导,批判了党报的“独立性”;通过全党办报方针的制定与实施,建立起广泛的通讯网络,解决了党报稿源不足的问题;最后通过技术与政治的大讨论,批判了“技术第一”的观点,强调党报的政治属性。这说明延安党报组织是一种政治结构,而非普通报刊组织中以行业专家为核心的商业结构。党报生产主体为了适应延安整风及党报改革,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批判“无冕之王”,改造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反映出党报生产主体的变化过程。经过主动或强制的转变,党报生产主体队伍得以纯化,并最终形成了群众化的、“耳目喉舌”式的新型记者队伍。党报的业务样式与组织结构、生产主体共同构成了延安党报生产体制。按照整风运动的内在逻辑和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党报形成了经验性报道和典型性报道两种经典报道样式。并通过对文风的改进,彻底地实现了延安党报生产中功利性和政治性的要求。党报的组织结构、生产主体和业务样式共同构成了其产制过程,这属于延安整风运动——意识形态规整统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报最终所呈现出的样貌,是通过延安整风运动进行路径选择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