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f657094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进入了经济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重心更加倾向于经济质量的提升以及经济效益的增长。为了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然而,从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一方面,由于过于追求数量上市场规模的扩大,忽略质量的提升,使得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技术效率普遍低下,呈现起伏波动的特征。另一方面,伴随着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市场的开拓受到抑制,传统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程。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长三角承担着率先发展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任。而目前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依然呈现“低技术效率,低规模效率,轻技术创新”的低端化趋势。因此,研究如何促进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对长三角在新常态背景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升经济质量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加快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引进并举。开放引进主要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引进来”主要利用减免税收、降低贷款利率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充分利用企业技术外溢提高国内企业的研发水平和管理效率。“走出去”主要通过积极开展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OFDI),充分吸收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提升本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随着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走出去”战略逐步成为了融入世界高端产业价值链,获取持久性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等理论,选取2010—2017年长三角实施OFDI的沪深两市A股6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动态测评,并利用混合面板tobit模型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所提升,但是技术效率低下的劣势凸显,高端产业低端化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而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在低生产效率、低研发效率、低资金使用率等综合作用下导致企业技术吸收能力较弱,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较小;同时由于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阶段等条件各异,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着空间异质性和产业异质性。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根据长三角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自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实现了对外贸易规模的高速增长,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在对外开放规模持续扩大的过程中,中国制造业通过转型升级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不断攀升。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发起了愈发激烈的贸易摩擦,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8年发动的中美贸易战更是“逆全球化”风潮中的标志性事件。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两
学位
对外贸易与国内消费升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本文专门研究对外贸易对国内消费升级的影响,这一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政策含义。从理论层面看,尽管已有大量的研究分别涉及贸易与技术进步、贸易与产业升级、贸易对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的影响,但从需求升级的视角,借助中介变量系统梳理对外贸易之于消费升级作用的文献较少。从政策层面看,日益扩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是我国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核心力量,扩大内
学位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自2004年以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已实施十余年,对农民增收、农业生产和农机工业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省份相同品目、相同档次的农业机械补贴相同的金额,补贴额与机械实际销售价格无关。但农业农村部只规定了各类机具的补贴上限,具体的补贴额度由各省农机化主管部门自行
创新驱动战略的落实为我国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提升契机,但我国各地区长期的非均衡发展使区域间存在较大的创新差距。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地政府实施地方保护主义,无疑不利于区域创新的协调发展。随着市场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趋于整合,如何促进区域创新收敛,成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此情形下,本研究借鉴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框架,将市场整合与区域创新收敛纳入同一个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