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裁理论认为,体裁既具有相对稳定性,也具有变异特质,对于战后英国校园小说这一体裁来说亦是如此。战后英国校园小说经历了两代作家,第一代以《幸运的吉姆》的作者金斯利·埃米斯为代表,第二代以《历史人物》的作者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和《小世界》的作者戴维·洛奇为代表。两代作家创作的校园小说既表明了该小说体裁的家族相似性特征,也将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差异性予以展露。本论文旨在体裁批评理论的框架内,以以上三部战后英国校园小说为分析对象,揭示该体裁规则内部的动态变化及其对这一体裁发展和繁荣所起的作用。虽然迄今为止人们对战后英国校园小说的研究已然不少,但从体裁批评的视角、揭示体裁内部机制的动态变化、进而对这一小说类型的发展进行审视的研究尚不多见,已经取得的成果也缺乏系统性。因此,本论文的研究便具有了不菲的价值和意义。本论文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体裁理论的介绍和对英国校园小说的简单回顾。第一章是对英国校园小说这一体裁兴起的回顾并对其两个发展阶段进行了区分,同时阐述了这个体裁以两个阶段的变迁所表现出的差异。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从家族相似性理论和体裁变异理论的角度,阐述了战后两个时代英国校园小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通过分析战后两代英国校园小说之间如何以其相似性实现该体裁的建立和发展,揭示了该体裁从第一代向第二代演变的动态过程。第四章揭示了战后英国校园小说以变异和发展作为内涵的体裁不稳定性,同时从相似性、重复性和差异性几个方面对这种动态本质的共时与历时两个方面进行阐释,揭示出两种研究方法的结合才能对战后英国校园小说的有更加充分的解读。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战后英国校园小说典型地表现了体裁的发展,体裁批评理论在研究发展过程中的体裁、揭示其内部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体裁批评视角的运用,不仅将战后英国校园小说之间的内在关联予以托出,而且还昭示了该体裁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