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双器械吻合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期间68例直肠癌应用双器械吻合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行Dixon保肛手术的病人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在149例病人中无手术死亡病例,全组病例肿块距齿状线2.0~8.0cm,切缘距肿块下平均2.4(2.0~5.0)cm,吻合口最低可在齿状线上。所有患者的吻合器切除圈完整。临床分期:DukesA26例,DukesB22例,DukesC20例,DukesD0例。双吻合器组68例,其中1例术前出现肠梗阻,术中见近侧肠壁水肿、增厚、肠管扩张,根治后仍行一期吻合。本组术后无吻合口出血,但吻合口瘘有3例(4.41%):均为老年男性(62-78岁),且为超低位直肠癌,病理分型分化差,分别在6、10、10天出现,经保守治疗痊愈。吻合口狭窄1例(1.47%),局部复发转移1例(1.47%),肠梗阻1例(1.47%),切口液化9例(13.2%),静脉血栓1例(1.47%)。其中40例(58.80%)术后近期有不同程度的排便功能障碍,包括排便次数增多,控便能力弱,排便与排气分辨能力差等。单吻合器组81例术后吻合口瘘7例(8.64%),患者年龄偏小(52-70岁),于术后10天左右出现,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WP=29>院。吻合口狭窄2例(2.47%),1例扩肛对症治愈,1例3个月后行乙状结肠造瘘术。吻合口出血2例(2.47%)。局部复发转移3例(4.41%),其中1例为DukesC期低位肿瘤,于术后11个月行横结肠造瘘术姑息治疗,2例术前有肝转移,侵及子宫并引起肠梗阻。肠梗阻1例(1.23%)。切口液化9例(11.1%)。静脉血栓1例(1.23%)。其中33例(40.74%)术后有不同程度的排便功能不良现象发生。研究表明,术后便频,感觉障碍及大便失禁等症状出现频率与吻合口距离齿状线长度呈反相关,但经括约肌锻炼等干预治疗及时间推移(1-6个月),以上症状均可逐渐好转。两组资料中,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Dukes分期、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上相似。肿瘤距齿状线的距离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所有患者术后5-7天开始进食,平均住院天数为10.9天。在住院期间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但均较手法缝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双吻合器术后的瘘发生率为4.41%,而传统手法缝合时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通常在10%左右)。随 访:对两组病例都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随访中发现局部复发8例,其中DukesB期3例,DukesC期5例。有6例远处转移,主要是肝脏转移全身衰竭而死,其中DukesA期1例,B期1例,C期2例,D期2例。随访病人在生活质量上,生存期上相似,见表3,4。 <WP=30>结论 双吻合器作为一种先进的手术器械可帮助外科医生顺利完成以往手法操作难以完成的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但也不可随意扩大直肠癌保肛术的指征,仍应根据肿瘤的部位、恶性程度、局部浸润程度和范围等因素谨慎地选择病例,使病人既避免了不必要的肛门切除,提高了生存质量,又能保证手术的根治性,使病人的长期疗效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