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中指出“基础教育应给予学生‘走向生活的通行证’,教育内容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望与乐趣以及不久以后接受终身教育的能力。”在素质教育向纵深方向推进以及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学力的培养和发展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结合学科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力是基础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培养和发展学生学力的意义,并对学力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分析出学力的结构及化学学力的构成要素。高中化学学力的构成要素是知识技能、方法策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它以学习动机、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及心理调控能力为其核心。依据对高中学力的构成要素的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高一学生学力的现状及影响学生学力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教育理论,提出了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学力的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是学力发展的前提;注重过程教学,构建认知结构是学力发展的基础;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是学力发展的核心;增强合作意识,提升交往能力是学力发展的体现;改革评价机制,增强心理调控能力是学力发展的保障。基于以上策略,尝试运用“引导一探究一创新”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探究,并在实验中不断修改完善,经过一年的教学实验,采用成绩测试、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实验效果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选择上述教学模式,运用上述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转变,学生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交往能力明显增强,相应地,学习兴趣和学业水平也有所提高,较明显地提高和发展了学生的学力,实践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高中化学学力的培养和发展进行了探索研究,希望能为工作在中学一线的教学同行提供有益的借鉴,为化学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当然,由于教学实践的时间较短、理论水平和教学实际操作水平的有限和不足,本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