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上海这类大城市的住房市场中出现了一种名为“群租”的新兴租赁模式,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作为一类较为特别的住房租赁形式,群租引出了承租人、出租人、房屋中介和邻里等各类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为此,群租自然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政府已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去干预甚至是将其“取缔”。然而,群租真的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吗?群租的生成逻辑又是什么?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个群租社区的实证研究,结合国内外现有学术研究成果,探究群租发生的根源,分析白领群租群体的特征和居住类型,并思考居住、认同和空间之间的关系。事实上,群租现象的出现与城市住房准入机制的大背景密不可分,像群租这类显性化的住房问题实际是市场支配下,某些群体的利益诉求被消解的后果。而国家制度层面的东西也终究会受到其影响,进而加深某种排斥,例如产生出都市住房体制不能接纳这些群租者此类命题。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此类关于社会转型期城市内各类群体居住空间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反思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不少问题。本文一共分六章。前两章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及理论、方法和数据基础。其中第一章为导论部分,主要提出本文关注的问题,说明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界定文章的核心概念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做以回顾;第二章对整个研究设计进行详细说明,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范式、对象和方法。具体包括调查点的选择、调查问卷的制定、数据资料的收集和预处理以及样本的基本情况等内容。第三章至第五章是对Y社区群租状况的实证研究。第三章是对群租类型的专题研究,描摹白领群租群体的人口学特征、居住状况以及各个群租类型的主要模式特征,剖析三种不同群租形态与租房者需求的关系。第四章详细考察群租的产生到发展再到变化的整个过程,找出群租背后的生成逻辑和影响因子。第五章关注的是群租的风险和群租所涉及的几类关键群体(租客、二房东或中介、小区业主、管理者等)所扮演的角色和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反思群租者的身份认同与社会不公感。第六章是全文总结,概括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并结合上海的住房政策和样本数据探讨居住形态和社会分层的对应性,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