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流动人口子女中跟随父母一道流动的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细分了流动儿童少年的失学、借读费、民工子弟学校、教学管理、家长的教育配合以及和当地学生的关系等问题的存在。在现象描述的基础上,将问题初步归类为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问题;随后的理论分析以义务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为起点,进行了从教育政策制度到教育价值取向再到政府公共政策的排序和治理目标的逻辑推演,揭示了作为该问题一系列表象背后的深层实质。以此为基本线索,进一步探讨了产生该问题的非教育领域内和教育领域内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
在提出对策之前,文章首先明确了几个基本问题,即解决问题的责任主体是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最高指导思想,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以公平对待为出发点和归宿,以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衡量标准,以调整和改革为手段,遵循“分阶段、分步骤和全面统筹”的基本原则来解决问题。随后,从思想观念、社会经济地位、城乡统筹发展、户籍制度以及教育领域内的价值取向、投资管理体制、评价体系和教学过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本论文在研究方法上,结合了文献法和调查访谈等实证的研究方法,与过去已有的同类研究相比,在理论分析中,本文除沿用了教育公平的视角以外,尚借用了公共产品、公共政策等概念,揭示了该问题和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政治权利的内在关联;在根源探讨中明确分出了教育领域内和非教育领域内的原因;在对策方面,提出了个人的思考。所有这些努力和尝试都是为了力图对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问题作一相对系统和较为深入的研究,以利于促使问题的早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