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是一种以血管内皮结构功能紊乱、血管壁脂质沉积、炎症细胞浸润、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泡沫细胞的形成和细胞外基质(如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等)合成增加为特征的渐进性病理过程。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往往因为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而被忽视,一旦发展至严重阶段,可能会危及生命,故识别危险因素和尽早干预是预防冠心病不良事件的重要措施。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一个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程度的参数,传统上常与实验室其他血液学指标一起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人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是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水溶性蛋白质,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机体营养平衡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近些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外周血RDW水平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是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和不良结局的预测因子。另有报告称,RDW 与 ALB 比值(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albumin ratio,RAR)作为一项联合的新型指标,可预测乙肝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而且比RDW和白蛋白更准确。然而RAR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中尚未得到评价。目的本研究将探讨入院时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清白蛋白比值(RAR)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长期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患者3338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547例和稳定性冠心病患者791例),同时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相关指标。根据RAR值将患者分为两组:低值组RAR<0.33(n=1782)和高值组RAR≥0.33(n=1556)。本研究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All-cause mortality,ACM)和心源性死亡(Cardiac mortality,CM),次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截止随访日期为 2019 年 6 月。结果本研究平均随访时间为37.59±22.24个月。单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 ACM(HR=3.021,95%CI:2.047-4.459,P<0.001)、CM(HR=3.392,95%CI:2.042-5.632,P<0.001)及 MACE(HR=1.238,95%CI:1.011-1.515,P=0.039)等长期结局显著不同。采用多因素分析的Cox模型,对性别、年龄、尿素氮、血肌酐、尿酸、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结果显示:在全部患者中,入院时RAR值与ACM(HR=2.111,95%CI:1.397-3.190,P<0.001)、CM(HR=2.317,95%CI:1.360-3.950,P=0.002)及 MACE(HR=1.257,95%CI:1.012-1.562,P=0.039)等长期不良结局相关,与调整之前变化不大。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ACM(HR=2.005,95%CI:1.251-3.214,P=0.004)和 CM(HR=1.993,95%CI:1.097-3.622,P=0.024)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仍具有显著差异。而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调整混杂因素后RAR与PCI术后长期不良结局无相关性。结论入院时RAR水平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的长期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但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长期预后无相关性。RAR很可能成为一种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相关风险的有用的方法,有助于识别高危人群,以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