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视阈下新世纪乡土小说的乡村权力书写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her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权力书写是新世纪以来乡土小说中的重要内容。位于乡村权力核心地位的“村长”(村支书、村主任)是作家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乡村权力的博弈和追逐是乡村权力叙事的兴奋点;在小说描绘的乡村政治图景里,饱含着作家对乡村政治建设的关注和反思。综上,可以说,乡村权力人物、乡村权力镜像、乡村政治文化反思建构了新世纪以来乡土小说中的乡村权力书写。本文试图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对乡村权力的掌控者、追逐者和受治者在权力面前所表现出的人性进行深层挖掘,从而阐述权力与人性互为影响的关系。本文突破以往只重视“权力对人性的异化”,而忽视“人性对权力的影响”,只重视“有权者的人性异化”,而忽视对“受治者人性”研究的拘囿,为乡村权力书写的评论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和话语空间。有助于对“文学即人学”的进一步认识,更加明确“从人性深处流出来的情思才是好的文学”,从而立足人性、观察人性、表现人性、思考人性。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主要部分共四章。绪论简要概述了乡村权力书写研究的意义、乡村权力书写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第一章,主要概述了乡村权力书写的文化探因和新世纪乡土小说乡村权力书写的特点。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文学书写的关注点各有侧重。新世纪乡土小说的乡村权力书写着重于对乡村权力者的形象塑造、对乡村权力博弈与追逐的叙事、对权力与性关系的描述、对政治文化的反思。第二章,主要是通过对位于乡村权力核心地位的村长形象的剖析,阐述权力作用下的人性异化和人性影响下的权力体现。本章对新世纪以来乡土小说中塑造的村长形象进行了梳理和归类,并指出各类村长的“人性”特色。其中对“神化型”村长的人生轨迹及其走向反面的原因探析,具有一定的文学史价值和现实警示意义。第三章,主要是通过对乡村权力运作及乡村权力博弈中呈现出的种种形态的剖析,阐述权力拥有者、权力追逐者和权力受治者在权力驱使和笼罩下的人性表现及其文化根源。第四章,主要是通过文本的细读和研究,发现当代乡土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对乡村变革中的乡村权力和人性变异的忧思,结合本文二、三章的论述,彰显乡村道德秩序重构与民主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语部分对新世纪乡土小说乡村权力书写的实绩和不足进行了概述;强调了乡村权力书写和乡村权力书写研究的意义;指出新农村建设为乡土小说权力书写的新变提供了良好机遇。
其他文献
“社会诗学”这一概念最初由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迈克尔·赫兹菲尔德提出,是人类学用以检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和撰述风格的一个关键概念。综合了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一书中的诗
中晚唐科举探花诗是指中晚唐时期专门围绕新科进士杏园探花宴会进行吟咏的诗作,这里既包括整首诗围绕杏园探花宴集展开抒情的诗歌,也包含某首诗中借杏园探花宴集抒发与科举有
朱山坡,广西北流人,作为广西“后三剑客”之一的青年作家,其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他早期以诗歌创作为主,从2005年开始创作小说。因此他在文学上的收获主要集中在小说方面,尤
作为明初第一位状元首辅,胡广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其诗歌创作亦成就不凡。目前学界甚少见到对胡广生平及其诗歌的研究,本文试以《胡文穆公文集》为文本,辅以其他史料,对胡
胡仔编撰《苕溪渔隐丛话》一百卷,以时间为序,人物为纲,广泛收录宋人对先秦以来的诗学批评,为学诗者“发明诗句,增益见闻”。这些诗话对诗歌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既提供了学术
<正>为了满足优秀教师特殊的成长需要,我们聚集了一批具有优良素养和较大发展潜质的青年生物教师,成立了"常州市高中生物教育吴举宏名教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在市教育
《诗经》是现存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两千多年来,研究《诗经》的著作汗牛充栋。清代《诗经》研究可谓极盛,顾镇所作《虞东学诗》即其代表作之一。顾镇是
寒山是唐代著名诗僧,同时又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隐逸诗人。他在佛教传统中一向被视为高僧大德,乃文殊菩萨之化身,与普贤化身之拾得、弥陀化身之丰干并称为“三隐”或“三圣
如今,户外运动用品并不局限于专业人士使用,而是更多地被不同年龄、阶层,不同的职业的消费人群接受,户外运动用品的大众化、生活化的特征日臻明显。巨大的市场潜力不仅吸引了
本文在解析法国教育发展历程及当前教育改革轨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法国教育的发展趋势。在今后一段时期,法国教育将呈现四大趋势:即实施民主化和现代化的教育方针;确立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