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致使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engsh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使概念在自然界是一种普遍现象,它抽象于客观事件,是指一个物体作用于另一个物体使其产生位置或状态的变化。语言是概念和认知的产物。因此,语言表达概念。不同的人类语言都可以表征致使结构,是由于致使结构在语言上临摹了致使事件。  本研究运用语法转喻理论并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法对英语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汉语小说《平凡的世界》中英汉致使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重点为在语法转喻操作下,英汉致使结构的类型、动因和区别。主要研究发现如下:  第一,表明了在语法转喻操作下英汉致使结构的类型。具体包括谓语类的名词和形容词、不含致使义动词与致使结构整合和致使结构中的主语变换。  第二,分析了产生各类英汉致使结构的语法转喻模型和认知动因。具体方式包括词类再范畴化和当词汇义与构式义冲突时的语义压制。  第三,探讨了英汉致使结构在以上四类方面的异同。共同点是同种语法转喻操作模型可作为英汉致使结构认知理据;不同点是同类英汉致使句中存在特有的语法转喻模型。  本研究有助于了解英汉致使结构背后的语法转喻认知机制,为语法本质上是转喻的理论提供依据,为英汉语法教学提供解释。
其他文献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英国著名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早期作品之一。小说描述了女主人公玛吉短暂的一生中内心欲望与外界力量的斗争与挣扎。最终她选择了忠诚于家人、朋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它是什克洛夫斯基在1917年提出的。陌生化理论对西方文艺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波及到文学翻译领域。现今,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不断深化,大量的外国企业以不同的方式在我国建立跨国公司和各种形式的合资、合作企业,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也蓬勃开展
本文试图以列菲弗尔的改写理论为依据,对《老人与海》的两个译本(张爱玲,1954;海观,1956)进行对比研究。张爱玲是中译《老人与海》的第一人,其译本首次出现在香港。海观的译本是继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二十世纪杰出的英国短篇小说作家。长期以来,评论界认为曼斯菲尔德的主要贡献体现在其将现代主义写作技巧运用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中,而她作品婉约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