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将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除了单一的文字信息,各种图像,声音,视频等多模态信息也开始大量涌现。鉴于此,语言学家们开始逐渐将视线放在集各种模态于一身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上。20世纪末,受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影响和启发,Kress和van Leeuwen构建了一套分析图像的理论系统并命名为视觉语法。该理论系统突破语言文本的限制,为分析图片和其他多模态语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垃圾处理作为环境问题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国际社会。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开始实施垃圾分类。作为全国首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为了让市民尽快了解具体操作方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为国内其他城市做出先行示范,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海报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中方便且有效的宣传工具,迅速得到了各相关部门的重视。因此,研究如何设计出一张生动有趣,在激起读者兴趣同时还能起到劝说诱导作用的海报具有很大的意义。基于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理论框架,本研究选取了 40张垃圾分类海报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以及构图意义三个角度,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垃圾分类海报意义构建特征以及三大功能之间如何合作以达到劝说读者的目的。研究发现,就再现意义而言,6种过程在40个研究样本中一共出现150次,其中分类过程占的比例最大而心理和言语过程所占最小。这些过程一起协作,主要通过为读者构建一幅和谐的生活环境来传达垃圾分类对人类有益的思想并希望得到读者的认同。就互动意义而言,大部分的垃圾分类海报为高情态值具有高可信度和高可靠度的提供类图片,而且海报制作者通过远镜头,正面平视视角,使读者融入到照片中并与图片中的人或物建立一种客观的公共距离。就构图意义而言,图片中的元素会被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完成各自的特定功能。海报标题通过大号字体的方式突出并作为作者的一种期盼和提议被放置在海报上方,而通过各种过程构建的场景则作为提议的一种可能出现的结果被放置在海报底部。本研究最后总结了所有分析所得结果,并对研究的局限性及今后相关研究的建议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