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村生产力和生产水平显著提高,近些年,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同时给乡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截至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56.1%,Y市城镇化率64.03%。但城镇化也给乡村带来挑战,经济落后地区往往寻求“跨越式发展”,来摆脱贫困落后面貌,达到快速发展经济愿望,由此给乡村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Y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是江苏省最大地级市,也是江苏省中东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生态环境被破坏。当下乡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还不到位,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整治环境污染、恢复乡村生态,建设宜居乡村迫在眉睫。L镇经济发展水平在Y市非城关镇中一直名列前沿,具备积极开展宜居乡村建设诸多优势。近几年,L镇在整治农村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与此同时,受到村居环境综合整治水平还不高,乡村规划不健全,村民建设主体认识不足等问题的制约,建设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较好的解决建设中的问题,加快宜居乡村建设进程,促进建成有内涵善治的乡村。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与本研究有关国内外宜居理念及农村建设理论、问题和经验进行研究,对公共治理理论和人居环境科学理论进行研究。通过个案研究法,研究L镇宜居乡村建设现状,包括基本保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等。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及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基层干群等主体,进一步了解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政府组织和管理职能发挥不力、干群整体认识不足、建设思路有待拓宽等。本文结合公共治理多主体共建共治的理念,本文提出在坚持政府引导下,不断拓宽建设思路,促进多主体协作推动乡村建设,不断提高干群的积极性,引导市场机构、政府各条线、村民等多主体为宜居做贡献。结合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提出坚持生态先行的理念发展乡村综合实力,立足镇村实际,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推动生态旅游业发展,为宜居乡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撑。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推动,本文提出要突出人的素质提升,加大对农民群众的素质培训,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另外,本文根据L镇各个村庄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文、自然等因素,探索性制定了分类标准,根据分类的情况,因地制宜探索新的建设标准,促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乡村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