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形成了面向港澳台为先导的国际市场,并以其为依托形成了国际市场和劳动力等综合优势,招商引资的效果也随之凸显,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伴随着外商投资的逐渐增多和投资环境的不断变化,吸引外资步伐加快的同时,撤资现象也开始由时有发生到逐渐增多,乃至部分地区趋向频繁发生。虽然其中的很多外资撤资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但随着中国经济形势和招商环境的变化,外商撤资现象开始逐渐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对撤资现象进行的研究也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地增加。在外商撤资现象中,日企的撤资不仅对中国经济影响相对较大,充满敏感性,其撤资的多寡甚至对中国国际收支、就业格局、产业发展等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对在华日企撤资的研究始于上世纪末,而且多数都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研判日企撤资的特点、原因、影响因素及对策等,日企的撤资也多数基于成本要素进行。但随着2010年中日在钓鱼岛海域发生撞船事件导致关系恶化,尤其是2012年9月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事件的发生,及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等倒行逆施,使中日政治、外交关系急剧恶化,经济受到冲击,国民感情倒退,基于民族情绪的反日氛围等,中日企业界多年形成的友好合作关系面临诸多风险。在华的“政治风险”成为在华日企生产经营因素外非经济因素中的重要因子,使在华日企原本市场化的撤资行为掺杂了过多的政治解读,撤资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化。本文将以近年来随着中国生产、投资成本不断攀升,工资成本快速上涨,针对外商的税收优惠逐渐减少,经济全球化及区域战略导致的竞争加剧等区域环境为背景,受上述综合影响的在华日企或缩小生产规模,或撤向生产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市场,及顾及中国13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乃至看好未来中国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不得不选择“中国+1”的保险模式,希望实现一方面继续占领中国市场,一方面开拓其他发展中市场的矛盾心理为主线,从影响在华日企撤资的市场化因素和政治、外交等非市场化因素等更加多元化的角度,力求对在华日企的撤资做较为客观和前瞻的分析与解读。本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首先从国际直接投资撤资理论的研究入手,介绍了国内外对撤资现象的概念定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的创新和不足,阐述了本文服务现实和决策的一些创新点。第二章则主要运用数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定性和定量的结合方法,深入分析了在华日企撤资的现状、特点和影响,剖析了在华日企撤资带给中国招商引资格局和区域产业格局的利弊。第三章则侧重介绍了外资尤其是日企撤资的途径,及在华日企撤资领域和可能的追加再投资方向,力求从应用的角度为中国今后对日招商引资提供可靠信息。第四章重点分析了不同背景下在华日企撤资的影响因素,并从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公司自身因素、市场因素以及政治因素和国际因素等进行了梳理。第五章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该章以上述系统分析为依据,分析了日企撤资对中日经贸合作的影响及带给我们的启示,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论文的结论和意义在于,如果对日企撤资能够做出正确且具有前瞻性的分析和解读,将日企的撤资与其他外资的撤资做相互印证,将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正确认识招商引资工作,适应外资的市场化撤资,引导外资的非市场化撤资向市场化转变,使外商投资和外企发展激活中国招商引资迎来新局面,并顺应中国经济体制的深度改革需要,进一步促进外向型产业升级转型,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