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成语承载着民族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了解一个国家的成语,就可以了解这个国家的语言、文化、习俗等情况。中国和越南是邻邦,历史交流密切;两国的成语携带着各自的文化基因。对汉语和越南语成语进行对比研究,对了解两国的历史、民族心理、语言特点、文化交流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将汉语和越南语中与饮食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成语作为研究对象,以普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对比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理论,考察这些成语的构成、来源、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语承载着民族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了解一个国家的成语,就可以了解这个国家的语言、文化、习俗等情况。中国和越南是邻邦,历史交流密切;两国的成语携带着各自的文化基因。对汉语和越南语成语进行对比研究,对了解两国的历史、民族心理、语言特点、文化交流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将汉语和越南语中与饮食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成语作为研究对象,以普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对比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理论,考察这些成语的构成、来源、修辞手法及文化含义,总结汉越两种语言中的饮食成语的特点,揭示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希望借此能够帮助越南的汉语学习者更加便利和全面地了解汉语中的成语和中华文化,熟练和准确地使用汉语。本文根据语言要素将饮食成语分为食材、成品、烹饪方式、饮食方式四类。通过词频统计和对比,发现两国在食材(农作物、可供食用的禽畜水产等)及相关的其他几个要素中的表现各有特点。越南是热带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农牧渔产品及食用方式,中国则因地域辽阔,食材等更为丰富。越南语饮食成语中出现的饮食要素总体上少于汉语饮食成语。本文追溯了汉越饮食成语各自的起源,并分析了汉语文化和越南文化中饮食成语来源的异同。在汉语中,大多数的成语来源于历史传说故事,文化作品,古书中的句子,或者引进的外来文化和人民在劳动中创造的;而越南语中关于饮食的成语大多来自于民间百姓的口耳相传,历史文化作品和从外面流传进来的文化。本文解析了汉语和越南语中饮食成语的主要含义、引申义及其异同,考察了成语所反映的两国民俗、传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特点。本文还对比了汉越饮食成语各自运用的修辞手段,发现汉语和越南语中的饮食成语都使用了夸张、反复、比喻、对偶和借代等手法,也都有综合运用修辞手段的情况,只是汉语饮食成语使用的修辞手法比越南语多了排比和比拟两种。
其他文献
儿童文学对儿童教育举足轻重,随着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大众对儿童文学读物的关注度有所提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翻译并出版了大量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国外儿童文学的中文译作的数量持续增加,对我国儿童读者的影响不断扩大。因此对国外儿童文学的英汉翻译进行深入研究是重要且必要的。接受美学理论关注读者即儿童在翻译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影响。“期待视野”和“文本的不确定性”是其两大核心理念。本文旨在将接受美学理
高压扭转(High Pressure Torsion)是新兴的制备块状超细晶的材料加工方法,可显著细化材料的晶粒尺寸,并提高其力学性能。Y元素属于稀土元素,添加镁合金后可有效地细化镁合金的组织,从而提高其各方面的性能。然而,目前鲜有对于含有Y元素的AZ80镁合金高压扭转的研究。本文采用高压扭转法(High Pressure Torsion)对室温下Y元素的AZ80镁合金进行剧烈塑性变形研究。利用光
唐代女性在世人眼中的形象特点是较为开放的,但是传世典籍中少量对女性的记载仅能佐证这种开放是属于少数人的开放,大部分的中下层女性处于社会中隐蔽的角落。大量墓志的出土为我们再探究唐代女性形象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尤其是能够通过唐人书写的文本,探究时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和女性观念。很多方唐代女性墓志铭署有撰写者姓名、职位和身份,他们与女性志主的亲疏关系必然会影响其中展现的女性形象。据墓志信息,可将撰写者群
伴随着北宋的建立,西部党项势力也逐渐崛起,并在宋仁宗年间正式建立了西夏国。北宋已无法完全按照以往中原王朝对待周边民族政权的方式对待新建立起来的西夏政权。而宋夏双方之间又存在的来自官方和民间的各种往来,必然会产生各种问题。北宋通过法律对这些问题进行规制。这类法律的内容包括北宋对双方人员流动越境的管控、物资走私的惩处以及为维护边境稳定所施用的特殊法律规定。人员流动的形式包括两种,即从北宋流入西夏的贩卖
陈彦的文学创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戏剧创作为起点。从商洛花鼓戏到眉户再到秦腔,他以卓越的编剧才能享誉剧坛。2014年初,他的首部长篇小说《西京故事》出版。此后五年间,《装台》与《主角》相继问世,引起了学界的持续关注。由戏剧编剧到小说家的转型,为他的作品赋予了浓厚的戏剧色彩,而戏剧作为中国叙事传统中的重要一支,以其自身对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浓缩,成为陈彦小说的创作胎水和重要根脉。此外,陈彦
东南亚是海外华人华侨的聚集区,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镇,泰国则是汉语教学开展的最好的东南亚国家,如何在泰国进行有效的汉语课堂教学,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探索价值。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对泰国博他仑中学的汉语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并对该理论应用于泰国中学汉语课堂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说明。然后,分析了泰国博他仑中学的汉语教学现状,并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
影视艺术是一门关于时间与空间的艺术,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作为影视剧作品的必要创作元素,构成了影视剧作品独特的叙事方式。近年来,学者们开始探究地域文化特色下的电视剧影像与叙事。影视剧作品中的影像与叙事不仅起到了真实构建地域空间、历史时间的作用,更是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构建了清朝末期历史背景下的“泾三原”地域影像空间,延长了时间的幅度,完成了过去时间的完整转移。本文从陕商题材电
中国作家杨争光的小说《老旦是一棵树》被认为是我国富有陕西文化特色的小说之一。其独特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体特征是该小说受大众欢迎的重要因素。译者在翻译时须领会并还原原文的文体风格,才能再现原作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老旦是一棵树》及胡宗锋教授和英国学者罗宾·吉尔班克翻译的译本How Old Dan Became a Tree,旨在运用文学文体学研究原作的文体特点与效果是否在译文中得以展
艺术的间离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其核心论点是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以及艺术对意识形态内在批判的可能性问题。艺术间离理论经历了从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理论、阿尔都塞的“移置效果”理论到马舍雷的“离心结构”理论的发展,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成果之一。“间离效果”理论是艺术间离理论的伟大开端。布莱希特的“史诗剧”反对传统戏剧中的“共鸣”理论和“移情”理论,致力于
王葆心是晚清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其一生著述丰赡,在文学、史学、教育学领域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就文学研究而言,王氏在文章学、文体学方面有较为突出的贡献。本文主要以王葆心《古文辞通义》与《经义策论要法》两部著作为据,对其文体学思想展开专题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概述王葆心的生平、著述及撰作背景。从“求学”与“治学”两个层面梳理了王氏主要的生平经历;择要介绍了王氏的著述情况,着重对《古文辞通义》《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