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旨在应用激光温热效应对实验性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CoNV)进行治疗,探索角膜新生血管安全、有效的治疗新途径。课题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角膜新生血管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缝线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观察其自然演变过程,选择激光温热疗法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介入时机。方法 12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2只作为正常对照,10只均双眼进行角膜缝线,10天后拆线。拆线后即刻、3天、2周、1月、2月进行眼前段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和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并且在拆线后3天、2周、1月、2月每个时间点随机抽取2只处死,摘除眼球,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角膜缝线后10天,新生血管已长至缝线末端,拆线后即刻,角膜水肿显著,新生血管扩张,充血明显,荧光造影显示新生血管渗漏明显。随着时间的延长,角膜水肿逐渐减轻,新生血管逐渐减少。组织学检查显示新生血管位于角膜前、中基质层,拆线后3天,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拆线后2周,组织水肿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结论 缝线法可成功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此类新生血管属于浅、中层新生血管模型,有自行消退的趋势。拆线后3天和2周可分别作为新生血管活动期和相对静止期的激光介入时间。 第二部分 激光温热效应对实验性角膜新生血管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氩绿激光和ICG介导的810二极管激光温热效应对实验性角膜新生血管的干预效果,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24只,分别为氩激光干预组和ICG介导的810激光干预组。在每组中又随机分为早干预组和晚干预组,每组12只,早干预组为拆线后3天即进行激光干预治疗角膜新生血管,晚干预组为拆线后2周进行激光干预治疗。均双眼角膜缝线,一眼行激光干预,一眼作对照。氩激光选用波长为514.5nm的绿光,连续输出模式,治疗功率为0.1~0.2w;曝光时间60s,光斑直径500~1000um。激光的部位是角膜偏向角膜缘侧的CoNV根部。ICG按体重0.5ml/kg静脉注入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