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临床研究,观察复方土茯苓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2.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用miR-34a mimic进行转染,予复方土茯苓颗粒含药血清处理,qRT-PCR法检测miR-34a. URAT1表达水平,以进一步明确复方土茯苓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与microRNA的关系。方法1.105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苯溴马隆组、复方土茯苓颗粒组。空白对照组不予药物,仅予基础治疗,苯溴马隆组予口服苯溴马隆胶囊,复方土茯苓颗粒组予服用复方土茯苓颗粒,疗程均为30天。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中医临床症状和安全性指标等,采用自身前后及组间对照的方法进行统计及分析。2.进行HK-2细胞培养,分成转染组及对照组,分别予miR-34a mimic、mimic Negative Control转染液进行转染,用qRT-PCR法测定HK-2细胞中miR-34a及URAT1mRNA的表达量;高表达miR-34a的HK-2细胞分为5组,分别予复方土茯苓颗粒高、中、低剂量及空白血清处理,并设立胎牛血清的空白对照组,应用qRT-PCR法测定HK-2细胞中miR-34a及URAT1mRNA的表达量。结果1.治疗后,复方土茯苓颗粒组及苯溴马隆组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苯溴马隆组及复方土茯苓颗粒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6.36%、91.18%、85.71%;复方土茯苓颗粒组和苯溴马隆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167)。2.复方土茯苓颗粒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神疲乏力、痰涎、食欲、肢体困重、大便稀溏等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复方土茯苓颗粒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总胆固醇脂蛋白较治疗前下降,与空白对照组及苯溴马隆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通过对复方土茯苓颗粒组、苯溴马隆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等实验室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用miR-34a mimic转染HK-2细胞后,应用qRT-PCR检测方法,转染组miR-34a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组URAT1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含药血清干预高表达miR-34a的HK-2细胞后,应用qRT-PCR检测方法,复方土茯苓颗粒高、中、低剂量组miR-34a表达量较空白血清组及空白对照组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土茯苓颗粒高、中、低剂量组URAT1mRNA表达量较空白血清组及空白对照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复方土茯苓颗粒能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同时还具有降低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并可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安全无不良反应。2. miR-34a可抑制URAT1mRNA的表达。复方土茯苓颗粒降尿酸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人肾小管上皮细胞中miR-34a的表达,使URAT1mRNA的表达水平下降,达到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