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马克思在1843年写成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所进行的文本研究,从而揭示该文本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全文主要采用文意解读、体系解读及跨文本解读等三种方式,分别按照马克思在文本中的叙述顺序、框架体系、马克思此后的文本对该文本观点的发展和超越情况,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文进行了有重点、有逻辑、有述评、有思考的解读。引论题目是“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历史地位说起”,详细分析了学界关于该文本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的历史定位的不同学说,包括世界观转变完成说,认为它标志着马克思哲学世界观转变的完成;优势过渡说,主张该文本虽带有某种过渡性质,但其中所提出的新观点已经占优势地位了;旧哲学基础说,认为马克思当时的思想总体上还停留在旧哲学的地基之上。第一章是对文本所进行的文意解读,题目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文意解读”,主要是按照马克思在该文本中的大体叙述顺序,即对王权、行政权、立法权所进行的批判,呈现涉及文章全局的主要观点交锋。在整理、归纳和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论证的批判时,还特别注意到马克思对黑格尔学说的继承性。第二章是对文本所进行的体系解读,题目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体系解读”,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框架,依次呈现马克思在存在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方面对黑格尔展开的批判,以及得出的有关结论。体系解读侧重于对文本中马克思提出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和提炼,并注意体现出对黑格尔相应哲学思想的扬弃关系。当然,体系解读除了突出马克思与黑格尔不同主张的比较之外,也强调忠实而客观地评价马克思在该阶段所达到的理论高度,以便恰如其分地展现马克思的理论贡献,并公正地对待黑格尔的哲学贡献。第三章是对文本所进行的跨文本解读,题目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跨文本解读”,为了更加清晰地呈现文本的“中心问题”在其后重要文献中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选取了与之联系较为密切的三本著作,分别是《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并且以对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分析为主要切入点,来勾勒一下马克思唯物史观完整确立前的理论发展轮廓,同时反观该文本的理论贡献和局限性。余论题目是“超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文本解读”,正面回答了引论部分对该文本历史地位的争论,同时指出了其他可能的解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