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化因子I-TAC在移植排斥中免疫学效应的体外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wy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CXC家族趋化因子I-TAC在内皮细胞上的表达及其多种免疫学功能,同时用免疫抑制剂霉酚酸(MPA)对I-TAC的表达和移植免疫学功能进行干预,从而探讨I-TAC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新的作用以及MPA新的作用靶点。方法采用RT-PCR半定量分析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的I-TAC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同种异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混合培养上清中IFN-γ和TNF-α浓度。通过体外趋化实验观察I-TAC对PBMC的迁移作用。采用黏附实验检测I-TAC促PBMC黏附功能。应用MTT法测定I-TAC对PBMC、ECV304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XCR3在PBMC表面的表达。结果ECV304细胞在IFN-γ作用8h后表达I-TAC mRNA,TNF-α对IFN-γ的这种作用具有协同效应,且呈剂量依赖性;同种异体PBMC的混合细胞培养上清中测定到高浓度的IFN-γ和TNF-α,且能诱导ECV304细胞I-TAC mRNA的表达。I-TAC对PBMC具有趋化作用,且在I-TAC浓度为200ng/ml时趋化功能最强;同时I-TAC具有促PBMC增殖和黏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对内皮细胞I-TAC具有抑制增殖作用。I-TAC的受体CXCR3在ECV304细胞上也有表达。混合培养后PBMC上的CXCR3表达与单独培养相比明显提高。MPA对IFN-γ诱导ECV304细胞I-TAC mRNA表达以及I-TAC对PBMC趋化功能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还发现MPA能够降低CXCR3在PBMC上的表达。结论IFN-γ能够诱导ECV304细胞表达I-TAC mRNA,TNF-α对IFN-γ的诱导作用具有协同效应。I-TAC具有趋化、促增殖、促黏附等多重功能,它不仅是T细胞穿过内皮细胞进入移植物的关键因素,而且对淋巴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免疫抑制剂MPA不仅对I-TAC的表达及其趋化功能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对其受体CXCR3表达也有一定的影响。MPA的这些综合活性可能是MMF发挥抗移植排斥作用的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 从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抗性品系中扩增出糖原分支酶基因(NYD—GBE)的全长序列,验证其在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中的表达差异,并构建NYD—GBE原核和昆虫表达载体,通过细胞转染
目的:探讨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甲状腺组织代谢酶和激素的改变,进一步揭示脾气虚胃溃疡和甲状腺之间的关系。 方法:本实验是将大鼠制成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对其进
目的:研究survivin在原发性骨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bone,PLB)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原发性骨淋巴瘤中survivi
目的:构建人β-神经生长因子基因(β-NGF)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β-NGF,探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
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α-MSH)是一种由13个氨基酸构成的神经肽,由阿黑皮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经特异蛋白酶裂解而形成,在脑、腺垂体
从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基因组文库中克隆的恶性转化基因Tx是缺乏V区的异常的人免疫球蛋白κ(Igκ)轻链基因,长度为7.8kb,在多种上皮性肿瘤组织细胞中表达,其表达与宫颈组织癌
  本文分析了HLA-DRB1*04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湖南汉族人群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的相关性,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遗传易感性及免疫学发病机制。  研究采用PCR/SS
[目的]:  1.检测结直肠癌病人标本中染色体位点上特异性肿瘤淋巴转移相关候选基因SNPs以及CNVs,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淋巴转移等相关临床参数的关系。  2.检测4号染色体上特